![]() |
|
|||
胸懷開闊,豁達大度,是一種友善的態度,一種人文素養和高尚情操,也是和諧社會所需要的一大美德。鄧小平同志曾告誡領導幹部:眼界要非常開闊,胸襟要非常寬闊。寬闊的胸懷能使人際關係和諧,能使難解冰凍融化,能化干戈爲玉帛。可見,是否具有寬闊胸懷,並非小事,關係到黨員幹部能否搞好工作、能否融洽人際關係,能否保持身心健康。
常懷寬容之心。有人對寬容作了這樣的比喻:寬容,就像春天的一縷風,給別人送去舒爽,也讓自己舒適無比;寬容,就像夏季的一場雨,滋潤別人的心田,也洗滌自己的浮躁。人們常愛引用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名言:“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大家在一起工作,由於人生經歷、工作經驗、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性格、氣質的不同,難免出現誤解、分歧和矛盾。因此,要經常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有容納別人缺點之雅量和吸取別人長處之肚量,有了誤會、隔閡,要及時溝通,主動和好,消除誤會,解除疙瘩,不要斤斤計較、耿耿於懷,有時不妨“糊塗些”。總之,要容人、容事、容言,少一點猜疑戒備、多一些信任坦誠,少一點積怨成見、多一些體諒理解,少一點狹隘計較、多一些包容大度。
遠離嫉妒心理。嫉妒是人際關係的腐蝕劑,既破壞團結、傷害同事,也會使自己身心疲憊。一個嫉妒心強的人,一定是目光短淺、心胸狹窄、總怕吃虧的人,其突出表現是不能容忍周圍的人超越自己,害怕別人得到自己無法得到的名譽、地位等,只要發現別人進步比自己快、榮譽比自己多、能力比自己強,心中便酸溜溜地不舒服,這是爲人處世之大忌。其實,梅花自有清香,何必嫉恨桃花的嬌豔;蘭花高雅素樸,何必嫉恨玫瑰之風采;翠竹挺拔秀麗,何必要嫉妒青松之壯美;楊柳嫵媚溫柔,何必去嫉妒秋菊之高潔。要培養海納百川的胸懷、寬以待人的情操和奮發向上的志氣,善於用理智調節心理,找準自己的弱點和缺點,祛除內心的不健康情感,坦然欣賞別人的優點和成績,真誠讚許別人的成功和亮點。只要遠離嫉妒心理,開闊心胸,放遠眼光,正確認識自己,善於發掘自己,保持自己的優勢,就能做出令人稱讚的業績。
善於接受批評。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只有良師和益友,纔會開誠佈公地批評。老一輩革命家大都是虛心接受批評的楷模,體現出寬闊的胸懷和崇高的風範,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在20世紀40年代的革命聖地——延安,人民羣衆都頌揚領袖毛澤東。可是,在這一片讚揚聲中,竟然有個馱鹽的老鄉罵毛澤東。一追查,原來是這位老鄉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趕着毛驢去外地馱鹽時,正值隆冬季節,到了晚上沒地方睡,在冰天雪地裏連續掙扎了三夜,憋了一肚子怨氣,罵人的話也就溜出了口。毛澤東同志聽到這件事後,對追查人員說:老鄉沒有罪,應該給他記一功。他罵得好,罵中了我們的官僚主義。後來,還抽空接見了這位罵他的老鄉,主動徵求他的意見;召集有關人員,研究在運鹽路上設置驛站的問題;用這件事來告誡全黨,一定要傾聽羣衆的呼聲。這種虛心接受批評的態度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有時自己看不到,或者自己並沒有完全意識到,但別人卻看得很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別人關心幫助和善意提醒,指出我們的毛病和問題,要善待和珍惜,保持冷靜,正確對待,以虔誠的心態去面對批評,以豁達的胸襟去接受批評,使自己面對批評後能把它當作人生進步的一級階梯。聞過則喜,過而改之,是一種素質和能力,是一種胸懷和境界,體現了一個人較高的修養水平。在對待批評問題上,千萬不能生氣怨恨,不能掩飾粉飾,不能固執己見,不能一見批評就跳,不能因別人的批評觸到自己的痛處而耿耿於懷,更不能遇到偏激過火的言論時聞過則怒。只有善待批評,有過則改,才能及時糾正錯誤,充實提高自己,不斷彌補自己,逐步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