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太原9月1日電(記者楊雪梅)隨着山西省考古學會第六屆年會的結束,新中國最早設立的省級考古機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六十歲慶典隆重閉幕。六十年一甲子,與這六十年相伴的是芮城西侯度、吉縣柿子灘、襄汾陶寺、侯馬晉國、隋代虞弘墓等一百多處重要古代遺址和墓地的考古工作,不僅搶救和保護了上萬件珍貴文物,而且爲人類起源、農業起源、中華文明探源、夏商周斷代工程、山西區域文化研究與民族文化融合交流研究等提供了大批珍貴的實物資料,填補了許多歷史空白,不斷改寫和完善着我們對古代人類社會與中國歷史的認識。
山西作爲華夏文明起源的重心,在中國考古學的建立和發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5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員會建立,標誌着山西省文物考古科研機構的成立。經過60年的篳路藍縷,考古所已發展爲集考古科學發掘、文物科技保護、考古學科研究、考古知識傳播於一體的綜合性考古部門,尤其在公衆考古和文物科技保護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