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清晨,一名晨練的大叔在碼頭的堤岸上舒展筋骨,瀝滘小碼頭的一天從六點鍾的晨練中開始。
▲碼頭旁的一排船屋,還有少數的人住在船和船屋中,現在大多已改作養雞棚。
▲捉完螃蟹的兄弟倆,收獲頗豐的弟弟纏著要哥哥背他上岸。
船夫將打撈起的田螺倒入桶中。瀝滘撈蜆撈螺產業有數十年的歷史。
小河湧邊,梁先生花300塊錢租了一條廢棄的小船擺賣香蕉,一家人生活在船上。
▲兩名年輕工人在碼頭上邊玩手機邊乘涼,晚飯後是工人們一天中難得的閑暇時間。
探秘瀝滘之一水影
策劃張偉清餘靖
記者倪黎祥邱偉榮實習生王雨渤攝影報道
『瀝』即大河,『滘』為水道。1988年前,瀝滘古渡是廣州連接番禺的主要交通樞紐。而現在,瀝滘村處於直達番禺的兩條主乾道之間,東面是新光快速,西面是洛溪大橋。
作為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的所在地,位於獵德大橋西隅的海心沙島一夜成名。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廣州有兩個海心沙島,另一個海心沙島位於珠江南航道的瀝滘村旁,距離新光大橋僅300米遠,至今仍是貨運碼頭。
這裡佇立著一座立於八十年前的界碑,界碑上赫然刻著——『老廣州市界便止於此』。界碑所在的小碼頭,當地人稱『大步頭』,這裡三面臨水,有著八大河湧。瀝滘村沿湧而建,密布的水網和肥沃的土壤,曾經養育了一代代瀝滘人民,富庶的經濟和殷實的家境,成就了數百年的文化興旺。
『未有河南,先有瀝滘』,這句俗語亦道出了瀝滘村這座有800年歷史的古村在廣州的地位。瀝滘在清代就是『五百年祖德,十三代書香』的名村。按照文保專家說法,是目前廣州僅存的擁有豐富文化底蘊和比較完整歷史遺存的城中村,也是海珠區改造范圍面積最大的城中村,面積達151.42萬平方米。
以前的『大步頭』,每天有定點航班開往省城廣州。出門坐船,成了昔日瀝滘人的一大生活特色。日常的捕魚撈蟹、村民的婚喪嫁娶、節慶時的賽龍舟……也都在水上舉行。昔日『千頃魚塘萬畝田』的嶺南水鄉風貌,桑基魚塘的農業生態模式,更是瀝滘人最值得稱道的驕傲。然而現在江中已很少產蜆,以前從事漁業的村民也多已洗腳上岸。僅剩小部分人還在從事撈螺捕魚等工作。小碼頭旁的一排排簡陋的船屋,也多已不住人。
但小碼頭還是村民們眷戀的地方,清晨,晨練的大叔走上小碼頭的石階,開始一天的吐納。老婆婆們趁著買菜的時間,路過時坐下來閑聊一陣,一邊訴說著自己從長洲嫁來的歷史,一邊打聽著村裡最近的家長裡短。
午後的江上吹起微風,村裡的老婆婆帶著小孫子坐在小碼頭的堤岸上乘涼。老人們這時必然要聚起來,打上幾盤橋牌,賭上幾塊零錢,也不為輸贏,只為淘得一時歡樂。歡聲笑語,是小碼頭最不缺的。
最近,這個被媒體稱為『城中村航母』的瀝滘,因即將到來的大規模改造而再度受到人們關注。據了解,按照規劃,未來瀝滘村將擁有地鐵3、8、11、12、20號線等共6條軌道線,此外還有廣州首個有軌電車系統的規劃。而早在2003年,就有消息稱,瀝滘海心沙島將建起廣州的一個主要水運客運港,2020年後預測客運量將達到每年350萬人次……隨著越來越多商機的出現,不難想象數年後一棟棟高樓地標將在新中軸線南端拔地而起。
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完成『華麗轉身』的小碼頭,將再度繁忙起來,成為游覽周邊海珠湖、萬畝果園等綠地的起點,甚至一路通往香港,帶人們駛向廣闊的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