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娜『爆冷』不敵英國天纔少女羅布森,這是9月1日賽後大多數媒體的標題。但事實上,李娜輸給羅布森並不算『冷門』,甚至可以說,現在李娜輸給任何人都不算冷門。
由於頭頂法網冠軍的光環,人們覺得李娜只有輸給阿紮倫卡、小威、莎拉波娃、克裡斯特爾斯這種級別的對手纔是正常,其餘都算『冷門』。但我們不妨細數一下去年法網之後,在大滿貫賽事中擊敗李娜的人:利斯基、哈勒普、克裡斯特爾斯、捨夫多娃、科斯蒂亞,這些選手中除了克裡斯特爾斯外,中國觀眾都不是很熟悉。而且她們之中,沒有一人躋身世界排名前20,包括克裡斯特爾斯。這足以說明,現在的李娜,輸給誰都屬正常。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體能是拖累李娜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網球場上,年齡大意味著經驗豐富、技術成型,但體能卻是十足的短板,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瑞士『天王』費德勒。李娜今年已經30歲,對於中國球員來說,這已屬『高齡』。即便是面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選手,比賽一旦被拖入決勝盤,優勢便不在李娜一邊,法網1?2輸給世界排名142位的捨夫多娃便是明證。昨天和羅布森的比賽,不能說李娜打得不夠好,但由於體能不濟,決勝盤李娜通常是相持三四拍便敗下陣來。
除體能之外,李娜的發球也存在問題。由於打法的原因,李娜的制勝分和非受迫性失誤通常會高於對手,這可以理解,但一發成功率卻是一個晴雨表。在最近參加的兩站巡回賽中,李娜的一發成功率基本在70%以上,而昨天與羅布森一戰,『娜姐』的一發成功率只有66%,一發得分率則只有55%,遠低於羅布森的83%。在世界女子網壇,發球越來越受到重視,而由於先天原因,中國球員的發球威脅性遠不如歐美球員。就在李娜昨天止步美網女單第3輪後,另一位中國『金花』鄭潔也以0?2不敵賽會頭號種子阿紮倫卡。略顯尷尬的是,鄭潔全場7個發球局居然無一保發成功!相比較而言,在中國『金花』中,李娜的發球算是不錯了,但和利斯基這樣的『發球機器』相比,還是差得很遠。
□本報記者/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