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下午,耀民接到了“大兒子”山川打來的電話,告訴他已經辦好了武漢大學的入學手續,明天就正式開學了。山川是耀民在2008年資助的第一個孩子。轉眼間,山川從初中生變成了大學生,耀民資助的孩子也已經變成了5個。他說自己是個對數字不敏感的人,不知道公益助學花了多少錢,但是看到孩子們一牆的獎狀,心裡就特別踏實。
5年資助5名貧困學生
提到資助的孩子們,在本市漢沽一家國有企業擔任職業經理人的耀民驕傲地告訴記者,“山川今年考上了武漢大學,馬上就開學了,這孩子以後肯定有出息!”提到耀民的公益助學之路,還得從2008年說起。當年7月份,耀民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個公益活動的帖子,征集市民資助來自安徽、四川、內蒙古等地的貧困學生。“當時什麼都沒考慮,閉著眼睛在長長的名單中選了一個,就結成對子了”。就是這樣的一個機緣巧合,徹底改變了山川的生活。除了每個學期會按時收到耀民寄來的學雜費,裡面總是額外多出800元的生活費。而彼此間的電話往來也讓山川有了信任和依靠,甚至在“喜歡上班裡一個女同學”的問題上也會找耀民傾訴。
在那之後,耀民開始更加關注公益助學,每年都會資助一名新的孩子。轉眼間,他已經成了5個孩子的“爸爸”。可耀民說,他從來沒想過讓孩子們感恩,更不要提什麼回報。
獨自背包走進貧困山區
今年8月初,耀民帶著對貧困山區孩子的牽掛開始了一個人的“助學之旅”。從安徽金寨縣梅山鎮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耀民用8天的時間走過了兩個省的6個城市、8個村鎮。一路上,他遇見過盜竊團伙,碰上過騙子,背著20公斤重的行李徒步翻山3個半小時,甚至還遇上了山體滑坡。但他告訴記者,最讓他印象深刻的,還是山裡人的淳朴和熱情。
“我到一個小男孩家裡去,他家裡真的非常窮,用白面給我蒸了一個餑餑,還把過年時候纔能吃的臘肉拿出來,可其他人吃的都是蒸土豆。”耀民說,當他用餑餑換下孩子手裡的土豆時,心裡真的特別難受,“這些孩子太苦了”。這一趟深度家訪,耀民選擇了5個孩子,但靠他一個人的能力一下子資助這麼多孩子很困難,他只能先整理好孩子們的情況,希望通過朋友和社會力量尋找到更多願意幫助孩子們的愛心人士。這些天,他也一直積極籌備在漢沽注冊志願者協會,“除了公益助學,我想把愛心散布到更廣的范圍”。
【采訪手記】
耀民是個辦實事、卻很低調的人,盡管朋友很多,但知道他幫助貧困山區孩子的人卻很少。采訪中,他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不需要別人知道我做了些什麼,只希望能幫助孩子們走出大山,改善生活的環境。采訪結束,他特意囑咐記者在稿件中不要提及他的姓氏,“我不是為了名聲,只是單純地想幫幫孩子們,一點小事,舉手之勞”。本報記者鄒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