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範旭東於1914年在塘沽首創了久大精鹽公司,結束了國人以粗鹽爲食的歷史,也獲得了豐厚的贏利。但是他沒有坐享久大利潤的成果,而是繼續向海洋取寶,繼續拓展長蘆食鹽這一基本化工原料的效能。他無不感慨地說:“當我初到塘沽時,看到一望無涯的長蘆鹽灘,潔白的鹽粒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又看到石灰石巖遍地皆是,感到資源豐富,可以就地取材,實爲創設鹼廠的適當地點。”
於是,隨着精鹽廠的成功,範旭東將視線移向了被西方長期封鎖的制鹼工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歐亞交通梗阻,依靠洋貨的中國市場頓顯恐慌。獨霸我國鹼業的英國卜內門公司乘機囤積居奇,形成純鹼價格高於黃金。不僅使民間食用陷入困境,而且造成許多以純鹼爲原料的工廠倒閉,使在風雨飄搖中的民族工業受到致命打擊。
範旭東立志創辦制鹼工業時,蘇州人陳調甫、吳次伯、王小徐三人來到塘沽,與範旭東一起試製純鹼創辦鹼廠。在天津日租界太和裏範旭東的家裏,他們仿造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蘇爾維制鹼法做小型試驗,居然成功試製出純鹼,這就更增強了範旭東創辦鹼廠的決心。
然而,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要創辦鹼廠,困難重重。一是資金沒有着落,二是獨霸世界鹼業的英商卜內門公司對蘇爾維制鹼技術極爲保密,絕不泄露。三是鹽稅過高,如不免稅無法經營。
這些困難沒有動搖範旭東創辦鹼廠的決心。對鹽稅過高的問題,他與同仁聯名向財政部鹽務署備案,得以第1415號訓令特許立案,特許工業用鹽免稅30年,這在中國兩千來年的鹽業史上尚屬首例。對資金問題,範旭東繼續採取募股籌集的辦法。在生產技術上,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博士學位的侯德榜加盟永利,被委任爲廠長兼總工程師。他經過苦心研究,反覆實驗,終於揭開了蘇爾維制鹼法的祕密。
在創建鹼廠的過程中,還內受軍閥混戰的磨難,外受英商卜內門公司的擠壓。範旭東及同仁硬是連闖設計關、製造關、運輸關、安裝關,一步步向成功邁進。當那白花花的長蘆鹽從海河運往正在進行試車的鹼廠時,當那高如小山般的鹽坨聳立在鹼廠大院時,範旭東看到了希望和前景,他更加鼓起勇氣,向制鹼成功做最後衝刺。
1923年,正當永利即將開工出鹼的關鍵時刻,一直與永利持對立的財政部鹽務署稽覈總所英國籍的會辦丁恩,妄圖將永利扼殺在襁褓之中,便制定工業用鹼徵稅條例。規定製鹼用鹽每百斤納稅兩角,制鹼一擔負稅四角。1924年永利向北洋政府行政院控告財政部鹽務署“背信違法,摧毀鹼業”。幾經多方奔走,爭得制鹼用鹽免稅一年。
1925年永利制鹼成功,質量日趨優良,但是“免稅一年”到期,鹽稅不免,鹼就不能繼續生產。範旭東寫了《請看英人摧殘國貨毒辣手段》的文章,在上海《大陸報》上發表,揭露英人侵犯我國主權,摧毀我國新興制鹼工業的陰謀。當年在上海發生了五卅運動,掀起了空前未有的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英人懾於輿論,對用鹼徵稅有所收斂。
1926年6月29日,永利生產出純度99%的碳酸鈉,範旭東爲其取名爲“純鹼”,定爲“紅三角”牌。永利經過艱苦奮鬥,打破了外國制鹼技術的壟斷,用質地優良,產量豐富的“長蘆鹽”生產出優質純鹼,並遠銷東南亞各國,在中國和世界的化工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26年8月,永利“紅三角”牌純鹼獲得了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金獎,評語爲“中國工業進步的象徵”。1930年,又獲得比利時工商博覽會金獎,成爲中國最早獲得世界金獎的工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