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志勝23年前秋天的一個傍晚,我抱著不滿一歲的兒子在夜市上溜達。突然,一頭褐青色的瓷臥牛映入我的眼簾。只見它面對城市『洶湧澎湃』的商海大潮寧靜獨處,頗有一派世外仙『牛』的風范。
我抱著兒子偎上前去。瓷臥牛雖然是臥著的,但它那犀利、呈彎刀狀的兩只角,分明正挑著老家牧童熟悉的歌謠,裊裊娜娜;而那渾圓、有點像爬蟬窩兒的兩個鼻孔,依稀正噴著淡淡霧氣,其『哞哞』的叫聲,隱約通過時光隧道,與我暗暗交流遠離家鄉的寂寞。
我從口袋裡掏出准備給兒子買奶粉的錢,將眼前這頭瓷臥牛『牽』回了家。一路上,蘇醒的兒子以為我給他新買了玩具,『哇哇』嚷著直想要。我卻微笑拒絕了。因為當時他倆都是我的至愛,我既怕瓷臥牛不小心『踢傷』了兒子,也怕少不更事的兒子,一『激動』將瓷臥牛摔碎了。
瓷臥牛身長18厘米,寬8厘米,高7.5厘米。底部是傳統的乳白色,中間有一個不規則的圓孔,直達它的『五髒六腑』。瓷臥牛制作工藝雖然有些粗糙,但它更適合我的戀鄉和懷舊情結。我把它安放在我簡陋的書架上,並欣然為它寫了一首詩:
是誰把你從田園引來/點化成一尊瓷塑/隨意人們的目光/欣賞你美麗的苦難/你高昂的頭顱/想必仍向往躬耕的日子/不然音樂之聲輕輕響起/你久臥怎能無動於衷/哦,我明白了/你冷漠的神態背後/分明有一種信念/正竭力掙脫痛楚的羈絆/一時的失誤/造就了永恆的悲哀/你再也站不起來了/可你的頭顱依然高昂/高昂起心靈的震顫/怒放著生命的吶喊……
這首詩,後來被市廣播電臺文藝頻道作為配樂詩朗誦多次播出。可這頭瓷臥牛,卻在我的一次次搬家途中遺失了。隨後,每當我看到這首詩、聽到這首詩的時候,我總不由地會想起『遠去』的瓷臥牛,不知它是否安康?是否已化為了泥土、與大地做伴?
今年春天,我到岳父家走親戚,驚訝地發現:我『走失』多年的瓷臥牛,竟安詳地隱於岳父廢棄的報刊堆裡,它汲著墨香,飲著書氣,姿態依舊,澹泊依然。
征得岳父同意,我再次將這頭瓷臥牛『牽』回了家。夜深人靜時,我獨坐在書房裡,端詳著拙朴、可愛的瓷臥牛,心中一次次昇騰起吉祥、幸福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