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由於普法工作到位,「老表」們的法律意識增強了,乾什麼事都先想想合不合法。我們鄉已經15年沒有發生過嚴重的交通事故。』小密鄉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廖祖彬對記者說。
『普法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就拿我們村來說,治安狀況明顯好於以前,曾經村民熱衷的六合彩等賭博現象現在也基本沒有了。』會昌縣麻州鎮麻州村村民陳啟東頗有感觸地說。
從『五五』普法到『六五』普法,會昌縣司法局始終將農村作為普法的重要陣地,以新農村法制教育課堂為平臺,探索農村普法新路徑。劉振元告訴記者,『五五』普法期間,他們將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作為基礎工作來抓,把法制宣傳教育融入到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規定每個新農村建設點要設立『法制教育課堂』,做到『五有』即有教學場所、有學習制度、有學習材料、有學習筆記、有專兼職法制宣傳員。據統計,全縣600餘個新農村建設點均設立了新農村法制教育課堂,並為每個新農村法制教育課堂解決經費2000元;培訓法制新農民32萬餘人/次,提供學習資料39萬份。
針對工作人員有限,村民法律需求多的特點,會昌縣司法局開通了法律求助電話,向服務對象發放了服務聯系卡,明確了聯系人和聯系方法,現在只要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一張便條、一句話,法律服務者就會出現在有需要的地方,解決實際問題。
『2010年的4月份,我大嫂出車禍進了醫院,要花一大筆錢,而且撞人的司機還不認賬,家裡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會昌縣文武壩鎮林富村村民鍾芳來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也是巧合,當時司法局的普法人員正好到我們村上做普法宣傳,我就家裡的情況向普法工作人員諮詢,了解情況後,他們當即給我們找來了法律援助律師,免費幫我們打了官司。』
『現在要諮詢法律問題更方便了,一個電話就能搞定。』鍾芳來指著手中的聯系卡說。
對發給村民們的宣傳資料,司法局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針對性很強。『發給我們的普法資料我都留著,沒事的時候翻出來看看,遇到不懂的就打電話問。』對發放的資料鍾芳來非常喜歡,時常對照著處理自己遇到的糾紛,『裡面都是針對農村具體情況的案例講解,比如土地邊界糾紛,這在農村是普遍現象,有了這些宣傳資料後,大家都能心平氣和的依法解決,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吵得不可開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