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明司法是司法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法院文化必不可少的內涵。記者近日以文明司法爲題採訪了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左世忠。左世忠說,文明司法在法院司法活動和法院文化建設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展示和傳輸作用。山西法院在文明司法方面也做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加強文明司法意識,規範司法行爲,通過人性化審判、溫馨化服務、禮性化用語等愛民司法活動,使法院文化貫穿於羣衆工作的各環節,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
人性化審判塑造法院愛民形象
今年7月26日,地處晉北的懷仁縣境內細雨濛濛,天氣陰冷。但當天縣法院有2件開庭的涉農案已通知了當事人。因案件當事人所在的秀女村和王皓團村離城均在30公里以外,爲既不誤開庭又不讓羣衆受淋,承辦法官楊寶春一上班就打電話逐一通知案件當事人,將開庭地點改爲兩村村委會。放下電話,他就招呼合議庭成員搬上國徽、桌椅等駕車冒雨前往巡迴審理。上午9點半,當秀女村的當事人看着搖擺進村的辦案車時,非常感動,雙方握着法官的手久久不放。前來旁聽的羣衆也紛紛議論:法院爲百姓想,辦事態度和審判作風就是好。據悉,像這樣的巡迴審判今年該院已審理48件。
法院是審判機關,羣衆與法院的接觸就是通過訴訟、打官司,如何在羣衆中塑造良好的形象,使羣衆感受法治的進步、文明的行爲和作風的轉變,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近年來,山西全省法院通過人性化審判,在方便羣衆訴訟、增進羣衆感情、強化親民作風的同時,在民事案件庭審時認真聽取雙方意見,尊重雙方意願,調解時態度和藹,不厭其煩,宣判時言語溫和,耐心解釋;爲刑事嫌疑人戴頭套;在少年審判中引入心理諮詢、社會調查、給父母寫信等做法,人性化司法在訴訟參與人中、轄區百姓中和社會上塑造了良好的愛民形象。
今年1月9日,在山西高院向非中共人士通報工作座談會上,民盟山西省委主委、山西省副省長張平說,現在法院工作越來越人性化,接觸過的人都感到很欣慰。
溫馨化服務彰顯法院愛民情懷
今年6月9日,在山西省安澤縣人民法院的立案信訪接待大廳,記者看到除一般的便民設施外,還放置了針線包、醫藥包、老花眼鏡、雨傘等物品,在羣衆使用的廁所內的牆壁上設置了掛鉤,在法院臨街的一面爲羣衆設置了可供來往羣衆休息的固定木凳,可謂精心細緻。來此立案的一位中年人對記者說,你看,現在到法院打官司像回了自己家一樣,過去那種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冷、橫、硬不見了,態度確實讓人舒心,真正體現了黨的司法爲民政策。
“立案、信訪工作,是送上門的羣衆工作,各級法院一定要帶着感情做好窗口工作。”左世忠上任以來幾乎逢會必講。近年來,山西各級法院在窗口建設上都從政治高度出發,以溫馨化服務突出體現法院的愛民情懷,不僅設置了訴訟指南之類的宣傳冊,還擺放桌椅、飲水機等便民用具,而且以窗口爲中心,輻射到機關的每處,輻射到每種司法行爲中,輻射到每位法院人的心中。各級法院將充滿關愛和諧的名人名言、圖片、繪畫張掛在樓道內,打到電子屏幕上,構成文化長廊;在調解室、執行處、少年審判庭,掛上“和爲貴”、“莫生氣”、“浪子回頭金不換”等書畫,形成一個特殊的文化陣地。所有這些,都會被來法院的當事人、羣衆和各界人士觀賞、感受。通過觀賞和感受,司法的關愛就會像涓涓細流注入他們的心田,從潛意識改善他們對法官、法院以及司法行爲的看法。
禮性化用語展現法院愛民理念
今年8月9日,在山西省神池縣人民法院一間小型審判庭內,刑事法官谷景華正在調解一起傷害案的民事部分。
“各位好,請先坐下。”說着他給雙方親屬倒上水,“通過前幾次調解,咱們的目標越來越接近,認識越來越一致。道理我也給各位講了好幾次了,你們都不是賴人,只是因酒後一時性起辦下了糊塗事。你們以後在村裏生活,擡頭不見低頭見,下一代還要在社會上體面生存,不替自己想也要爲他們想想。俗話說讓人一步自然寬,我看今天受害方再讓一讓,傷害方再努力一下,達成協議,回去各過各的好日子吧……”經過近2小時調解,雙方終於在調解協議上簽字。
高義是傷害方親屬,他對記者說,法官說話文明,態度禮貌,讓人有種溫暖感和信任感。在本案的處理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對法官的語言印象最深,也由衷的讚賞。神池法院院長周浩宇對記者說,說話是當事人和法院交流的第一程序,不管怎樣要禮貌、文明,這除了拉近當事人和法院的關係,加大案件圓滿處理的可能性外,還能展現我們法院的文明和文化。→下轉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