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南開區居民羅先生反映,瀏覽微博時,看到一些推銷“名牌運動鞋”的信息,最後花1200多元買了三雙鞋,結果被驗證爲假貨。記者隨後調查瞭解,從去年開始,微博營銷成爲商家推廣商品的重要方式,一些假貨也依靠微博促銷。
據羅先生介紹,由於自己經常關注體育微博,尤其關注國際籃球、NBA的消息,而其中一些微博是球鞋、運動裝備的商家設立的。隨後他不斷收到消息,推銷“折扣名牌運動鞋”、“限量版球衣”等。羅先生根據一則微博消息郵購了三雙運動鞋,花費了1200多元,結果被本市的同品牌專賣店鑑定爲“假貨”。
本報熱線還接到讀者反映,因爲經常關注時尚、美容類微博,其中有些是不明身份的人設立的,就收到減肥產品、時裝、化妝品、珠寶首飾等促銷信息,而這些行業多是假貨氾濫,僅依據微博上有限的消息難辨真假,不少消費者上當買到假貨。
記者隨後調查瞭解,上海交大日前發佈的《2011中國微博年度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已有5000多家企業試水微博營銷,但利用微博影響力誇大產品功效,傳遞虛假價格信息的損害消費者利益事件逐漸增多。今年以來,濟南工商部門已受理38件涉及微博虛假宣傳引發的投訴,查處8起虛假宣傳案件,比較突出的行業是化妝品、保健品、服裝等。
本市一家大型營銷策劃公司的分析師指出,利用微博發佈信息是營銷的一種手段,但按照《廣告法》的規定,凡是“通過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間接地介紹自己所推銷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廣告,都應該受到廣告法的約束。據《廣告法》規定,廣告必須真實、合法,不得含有虛假內容,欺騙和誤導消費者。
也有通信業人士指出,由於微博是一種新媒介,相對傳統的廣播、電視等,微博平臺對客戶發佈的廣告缺乏有效的甄別和驗證,導致現在虛假廣告在微博平臺氾濫。建議相關通信業、工商業等主管部門加強監管,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記者李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