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太原9月8日專電(記者趙陽)在上個世紀,雲岡石佛肩頭的“黑色袈裟”一度成爲山西形象的“蒙羞標籤”之一。9月7日,距離雲岡石窟核心景區最近的晉華宮礦改造升級爲“國家礦山公園”並舉行掛牌儀式,煤炭工業文明與佛教文明相得益彰,聯袂打造旅遊文化品牌。
晉華宮礦於1956年建成投產,與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隔河相望。相當長時間內,晉華宮礦源源不斷的煤塵飄向石窟佛像,被世人譏諷爲“黑色袈裟”,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凸顯。
“國家對環境保護逐年重視,我們趁勢而上,企業與地方共建雲岡旅遊大景區,共同打造雲岡石窟佛文化與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煤文化兩張名片。”晉華宮礦礦長宣宏斌告訴記者,該礦年產已達到500萬噸,可採儲量只剩下20年,礦山公園的建成既關係到全礦8000多人的出路問題,也是雲岡大景區發展的必然要求。晉華宮礦依託同煤集團悠久的產煤歷史及自身罕見的侏羅紀地質奇觀,成爲山西省第一家入選首批28家國家礦山公園名錄的煤炭企業。
據介紹,這個礦山公園是集工業遺址保護、環境更新、生態恢復與綠色礦山爲一體的新型休閒觀光園。礦山公園內有中國第一、亞洲唯一的“井下探祕遊”項目,該項目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爲首批“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