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問題來了:我家孩子剛滿7歲,十分好動頑皮,常常惹得我對他大吼大叫,這一陣我發現他開始學我的樣,生氣時也大吼大叫。我擔心的是我的做法影響了孩子,這兩週都非常剋制,儘可能溫柔地對他說話,可他好像沒什麼明顯的改變。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他早點改掉這個壞習慣呢?
明月支招:我想,你生了氣就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行爲持續了遠不止兩週吧?六七歲的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他在耳濡目染之中形成了跟你一樣的習慣,你得具備更多的耐心和技巧,才能修正這種行爲。“儘可能溫柔地對他說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但短短兩週遠不足以對孩子的行爲產生實質性影響,你必須努力堅持下去,纔能有所收穫。要提醒你的是,小孩子是極其敏感的,如果你心裏氣得想狂揍他一頓,只是勉強壓住怒火,擺出一副溫柔的外表,他也是能完全感覺到你的憤怒的,這種“溫柔”的效果就會打很大的折扣。所以,在“儘可能溫柔說話”的同時,還要努力修煉自己,控制情緒,讓自己從內往外都散發出溫和而堅定的氣息,這才能給孩子更多的正面影響。
話又說回來,誰都不是聖人,再努力修煉,也難免有生氣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學會更理性地表達和處理負面情緒,對孩子也是很好的示範和引導。我建議,每當你氣得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不妨做幾次深呼吸,認真問一問自己,是什麼原因讓自己這麼生氣,責任到底在誰,如果對方有責任的話,自己該怎麼表達,才能既不委屈自己,又能讓對方意識到錯誤所在?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就是理性地認識自己情緒的過程,我們對情緒認識得越多,就越能疏導和處理好它。我認識一個媽媽,每當孩子無理取鬧的行爲讓她頭嗡嗡響的時候,她就會跟孩子說:“你這樣亂鬧一氣,我很生氣,現在我要去房間裏安靜一會,你不許來打擾我。”她在房間裏搞了一個沙包袋,實在憋不住的時候就會狠砸幾下出氣,等出去再面對孩子的時候,就能心平氣和一些,可以坐下來跟孩子好好談一談,媽媽爲什麼這麼生氣了。這樣,她既化解了自己的情緒,也讓孩子理解了媽媽生氣的原因,從而慢慢減少孩子無理取鬧的行爲。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這種環境裏渲染久了,也會學着媽媽的樣子來理智地處理負面情緒,這對他以後的成長不無裨益。我們不希望孩子一不順心就瞎鬧騰,但我們也不希望他做個把什麼委屈都憋在心裏的“受氣包”,你說是吧?
(明月,專欄作者。討論育兒經驗可發送到郵箱:asklam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