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深入走轉改喜迎十八大·民生關注
每天上午8點前,家住廣州天河區棠德花苑的張阿姨,總會挽個菜籃,早早地等在附近的新供銷百合超市門口。像她這樣每天到平價商店趕早市的市民,在棠德片區還有很多,因為這裡的農副產品著實便宜,周邊肉菜市場賣2元/斤的南瓜,這裡特價只要0.38元/斤。
正因為有效發揮著穩價惠民的作用,平價商店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已經在廣東省內遍地開花達到了3668家,在讓百姓得到實惠的同時,也帶動周邊片區的物價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平價商店買菜月省兩三百
20日上午9時,記者來到新供銷百合超市棠德店時,幾百平方米的農副產品平價專區已經擠到轉不過身來。店長告訴記者,每天從8時超市開門到10時,短短兩個小時,這裡都擠進了不下1000人。前段時間菜心特價只需0.98元/斤,每天800斤的供應量,一個上午便賣個精光。這兩天特價的是空心菜,雖然不及菜心熱銷,但每天800斤的進貨,賣剩的最多也就二三十斤。
在附近建築工地打工的何先生,趕不了早市,只好下了班再來買菜,比了一下價,買了0.78元/斤的空心菜、4.98元/斤的鯇魚。『每天在這裡照著特價菜買,一天能省七八塊錢,還不用為了鯇魚有沒有去鱗後再過秤跟別人吵上半天。』
廣東省物價局之前也做過一個調查,一戶三口之家每天在平價商店購買農副產品,每月可節省200-300元。
解決『最後一公裡』難題
按照平價商店和物價部門事先簽訂的協議,平價商店能夠在用水用電和租金上獲得一定的補貼,但必須承諾在臺風天等物價出現大幅波動的時候,率先站出來平抑物價。即使是在平常,平價商店內所售的蔬菜,一般要比市場平均價格低15%左右,糧、油、肉、禽、蛋等品種的價格一般要低5%-8%。
平價商店憑什麼能夠長期大打價格牌?新供銷百合超市的營運部總監李沛告訴記者:『原先一把增城菜心從生產基地到廣州肉菜市場,中間至少要經過增城收購商、廣州批發市場、分銷商這3個環節,流通領域每增加一個環節,這把菜心都會加價20%,現在平價商店搞產銷對接,通過壓縮中間環節的層層加價,解決了「最後一公裡」的難題。』
在物價出現大幅波動的時候,平價商店發揮的作用更加明顯。如今年5月初受暴雨天氣影響,廣東省內蔬菜價格漲幅較大,全省平價商店按照物價部門的規定,以低於市場均價15%-30%的價格向群眾銷售平價蔬菜,有效引導了市場價格。
拉低周邊片區物價水平
平價商店的價格優勢這麼明顯,是否會擠壓周邊商家的生存空間?在新供銷百合超市棠德店周邊,記者找到了兩家超市,還有兩個大型農貿市場,生意都很不錯。雖然個別農副產品沒有平價商店的價格優勢,但他們勝在品種多、上市早。
廣東新供銷商貿連鎖公司的副總經理黃慶福告訴記者:『棠德店開業只有兩個月,但已迫使周邊同類商家自我調整經營策略應對,拉動周邊區域的物價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如周邊兩個大型農貿市場的農副產品,價格比以前下降了5%;兩家超市的農副產品價格也下降了10%左右。』
平價商店的這種拉動作用,在其他地區也普遍存在。再舉今年5月初暴雨致廣東菜價大漲為例子,惠州市區70家平價商店連續7天按照政府指導價格銷售平價菜,價格比市場平均低25%-30%,帶動整個市區蔬菜平均價格降幅達到10%以上。
文/羊城晚報記者許悅
通訊員岳佳綜
圖/羊城晚報記者朱文海
許悅、岳佳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