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原經濟區安徽淮北
淮北南湖濕地公園
核心提示
安徽淮北和河南永城面臨的問題一樣,因煤而興,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在過去的50年,淮北累計生產原煤8億噸,在為國家貢獻大量煤炭資源和電力的同時,也付出了沈重的代價。
當地人說,淮北對國家的貢獻,是『溫暖了別人,燃燒了自己』。與其他資源枯竭城市不同,煤炭資源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是淮北和永城最大的資源稟賦。
雖然兩座城市在利用煤炭資源的發展階段上存在差異,但都未雨綢繆,一方面立足自身資源優勢,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實現產業昇級;另一方面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吹響地方產業轉型昇級的號角。記者吳泳王戰龍文/圖
1
塌陷區窪地變碧湖
安徽淮北市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在過去的50年,淮北累計生產原煤8億噸,在為國家貢獻大量煤炭資源和電力的同時,也付出了沈重的代價。
據統計,淮北市因采煤塌陷土地有25.2萬畝,其中90%以上為農用地,30萬農民已無地可種。2009年,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第二批32個資源枯竭城市名單中,淮北就在其中。
淮北是一座煤城,在很多人的想象中,作為煤炭基地的淮北應該是一座『天上塵埃飛揚,地下泥水流淌』的城市。但眼前的景象,卻讓人看不到煤城的痕跡。
早在2006年,淮北市便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成為我國第二批14個國家級園林城市之一。
淮北市烈山區,依偎在烈山腳下的南湖公園被稱為淮北的『九寨溝』,這是全國首個在煤礦開采形成的塌陷區上建設而成的濕地公園,已被列入國家濕地公園。
南湖城市濕地公園原只是楊莊煤礦的一個采煤塌陷區。近50年的煤炭開采,讓這裡的地面嚴重下沈,形成了4000多畝的水面。淮北市先後投入了一個多億進行改造。
現在,當年的煤礦塌陷區,已成為碧波浩渺的湖泊,成為淮北市的另一張城市名片,已成為人們游覽、觀賞、休閑娛樂的勝地。湖面上波光粼粼,湖岸邊垂柳依依。草地上,一群孩子盡情地奔跑歡笑,放聲歌唱。
在淮北街頭,『皖北江南、文明淮北』的形象宣傳口號格外搶眼。淮北市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生態旅游業已經成為淮北城市轉型的一個突破口。
與淮北情況類似的河南永城,也進行著由『資源型城市』向『生態型城市』轉型。
據了解,為解決好塌陷區群眾的安置問題,永城按照『誰破壞誰補償』、『誰造成的損失誰負責』的原則,實行就地搬遷、規劃新區兩步走,積極出臺相應政策,鼓勵、動員、引導、支持農民搬遷。
在永城東西城區之間塌陷區上規劃的日月湖生態旅游景區正在加緊建設,不久的將來,一個水面面積達6平方公裡的人工湖也將出現在永城,成為豫東平原上的一顆明珠。
2
與豫東沙河調同根同源的淮北梆子
在淮北,梆子戲幾乎人人都能哼上幾句。該市梆劇團藝術家介紹,即使是今天,該市的廠礦、郊區和農村劇團在演出劇目時,絕大多數唱的仍是淮北梆子戲。
2011年5月,淮北梆子戲被國務院確定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淮北梆子戲,其實源於豫東沙河調,原名就是沙河調或沙河梆子。
淮北市文聯相關專家介紹,淮北與豫東比鄰,雙方藝術交流源遠流長。幾百年來的文化交流中,豫東沙河調在淮北地界逐漸吸收了淮北民歌和民間小調的有益成分,演變成今天的淮北梆子戲。
淮北梆子戲唱腔具有高昂、粗獷、奔放、感染力強的特點,有200多種曲牌。淮北梆子演唱分大本腔與二本腔,在伴奏樂器上除弦樂和鼓板之外,另加棗木梆相擊作聲,以增強聲調節奏。
除了梆子戲同根同源,流行於豫皖蘇魯四省交界一帶的泗洲戲,也在淮北和永城廣受喜愛。
泗州戲又稱『拉魂腔』,在永城市則被稱為柳琴戲。無論在永城還是淮北,這句民諺都廣為流傳:『拉魂腔,拉魂腔,不怕你不來,就怕我不唱。』
『拉魂腔』曲調優美,唱詞通俗生動,在豫東、皖北、蘇北、魯西南一帶很受歡迎。
淮北市文聯相關負責人介紹,2009年2月,中國首屆豫皖蘇魯『拉魂腔』戲曲大賽在宿州泗縣舉行。包括淮北、永城在內的豫皖蘇魯四省22支代表隊都參加了比賽。永城柳琴劇團的《皮秀英四告》還獲得了金獎。
今年11月,由安徽省戲劇家協會、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江蘇省戲劇家協會、山東省戲劇家協會等多家單位共同承辦的『第二屆中國(皖蘇魯豫)拉魂腔戲曲演唱大賽』將拉開帷幕。屆時,淮北、永城、宿州等多個中原經濟區成員城市都將派隊參加,進一步加深交流。
3
土地流轉成規模促進農業現代化
『除了煤、電、酒,什麼也沒有』,淮北街頭的俗語,承載著幾代人對這座皖北小城的記憶。
自1958年淮北煤礦籌備處成立以來,淮北一直是國家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但資源畢竟有枯竭的一天,過度依賴煤電煤化工產業,並非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計。
在立足於現有的煤炭資源進行城市經濟轉型昇級的同時,淮北和永城也在結合當地的傳統資源優勢,大力推動農業生產的現代化。
2012年,淮北市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第一屆全國食品工業博覽會4月8日至10日在淮北舉行。
據了解,淮北市是國家重要的糧、棉、畜禽、蔬菜生產基地,依托黃淮海平原區位優勢和特色農畜資源,食品工業近年來異軍突起,已形成四大食品專業園區。
2011年,食品工業成為淮北第二大行業,產值突破160億元,預計今年可達300億元。
淮北農畜牧業異軍突起和土地流轉密不可分。淮北市農委的信息顯示:截止到2011年10月,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已達30.85萬畝,其中流轉耕地面積24.69萬畝,比上年增加3.85萬畝。
『土地流轉促進了農村土地的規模化經營,有利於機械化耕作及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加快了發展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淮北市農委工作人員說。
全市通過土地流轉開展糧食種植的面積達5萬多畝,糧食種植戶492戶,戶均經營面積102.6畝,其中100~300畝的289戶,300~500畝的62戶,500畝以上的15戶。
與淮北相鄰的河南永城則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全國糧油百強縣。據了解,永城現有142家面粉加工企業,年加工小麥60億斤,永城每兩年舉行一次面粉博覽會,是全國唯一獲得『中國面粉城』稱號的城市,『面粉之城』已成為永城的一張『名片』。
4
淮北牽手永城
打造食品工業高地
淮北市發改委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淮北市現在的定位是『立足黃淮海,面向長三角,打造淮北現代食品工業高地』。
今年8月初正式入圍中原經濟區後,淮北市這一轉型戰略進一步得到中原腹地農業和食品工業的強力支持。
淮北市糧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淮北市盛產棉花、大豆、小麥,這些優質資源為發展現代食品產業提供了堅實基礎。
淮北市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目前已經和永城市及安徽宿州市初步形成了宿—濉—永糧食加工產業帶。
淮北市發改委的專家介紹,永城距淮北市中心不到38公裡。該市目前日加工小麥100噸以上的面粉企業有150多家。
近年來,不少永城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淮北、宿州這些臨近的原糧產地,直接到安徽投資合作。
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的鑫麥園面粉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該公司在臨渙鎮投資8500萬元,日處理小麥500噸。公司正是永城市的民營企業家過來興建的。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談起這種合作模式深有感慨,濉溪縣小麥產量巨大,小麥收購價格比永城每市斤低1~2分,每噸可節約成本30~40元。當地便利的鐵路還能進一步節約運輸成本,且投資環境也很好。
淮北市發改委相關人士介紹,永城的糧食加工企業有實力、有技術。淮北市有豐富優質的糧食資源,淮北市2009年建立的鳳凰山食品經濟開發區,是安徽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食品工業為主導的經濟技術開發區。
目前,開發區入駐企業已超過60家,到『十二五』末,產值預計將達到300億。
現在淮北和永城又同屬中原經濟區這個大家庭,雙方完全可以進一步密切合作,把宿—濉—永糧食加工產業帶建設好,進一步增加就業、促進區域經濟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