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記者劉冕實習生李佳樂)石魯創作的《轉戰陝北》素有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美譽。昨天,包括《轉戰陝北》及其草圖在內的150幅石魯作品入藏該館。同時,以作者命名的藝術研究中心正式掛牌。
在國博展廳內,巨幅國畫《轉戰陝北》算得上是『名角兒』。縱208厘米,橫208厘米的畫作上,濃重墨線勾勒的山體,與赭石等厚重的色彩交疊擠壓,再現了朴實雄渾的西北高原風光。惟一的人物是毛澤東和警衛員,但所佔比例很小。
『父親當時用的是間接描繪的方式,在畫面上雖然看不見部隊,但給人的感覺卻是在大山大壑間隱藏著千軍萬馬。選用了毛澤東的側立像而非正面像,避免了謹小失大,從而使這一形象更凝練有力。據說這一構圖形式的靈感來自於從飛機上鳥矙延安寶塔孤聳於陝北高原上的形象。』捐贈儀式前,石魯的女兒石丹特意站在《轉戰陝北》的草圖前,為到場觀眾講解著這幅巨作創作背後的故事。
這組草圖共分6幅,其中包含最初的鋼筆草圖、水墨底稿小樣以及單獨的人物描繪圖等。『這幅畫是1959年創作的,當時就是為這座博物館特別完成的。』國博有關負責人介紹,《轉戰陝北》一經問世就引起了美術界的廣泛關注,成為一種創作方法和一種表現形式的代表,奠定了石魯在新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
昨日,石魯夫人閔力生及子女將150件家藏作品捐贈給國博,希望這些作品能夠更多向公眾展示,並得到更專業的保護。這批捐贈涵蓋了石魯從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各個時期的作品,大到山水巨制小到創作草稿,書畫中有山水、人物、花鳥、書法,還有素描、速寫、版畫和油畫等,種類豐富。
本報記者李繼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