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星巴克“入駐”靈隱景區風波折射了什麼?
星巴克,代表着美國典型的咖啡文化;靈隱寺,則承載着中國千年佛教文化。22日,當星巴克“入駐”杭州靈隱景區的消息一出,社會上一片沸騰,因爲當星巴克“遭遇”靈隱寺,觸痛的是國人對於我國一些名勝古蹟過度商業開發敏感的神經。
21日下午“@星巴克江浙滬”在網絡上發送的一條微博:“靈隱寺迎來美人魚,杭州靈隱寺門店將於明天迎客開業。”消息一出,網絡一片沸騰。網友“our80”的一句“進去這家星巴克店後,服務生會微笑地問:施主,您是大悲還是超大悲,或者是大瓷大悲?”的幽默吐槽,被上萬網友轉發。
2009年,在故宮九卿值房“駐紮”7年的星巴克在爭議中正式告別故宮。而此次,星巴克入駐靈隱寺景區,網友“唐伯小虎”稱:星巴克入不了皇城,只有遁空門。
記者從杭州西湖景區管理委員會靈隱管理處瞭解到,這家星巴克位於靈隱路,飛來峯停車場收費口東側,距離靈隱寺圍牆的距離超過1公里,距離靈隱飛來峯景區大門口也超過500米。
杭州市西湖景區管理委員會靈隱管理處辦公室副主任王山說,靈隱寺本身屬宗教場所,而寺院外的靈隱景區則歸屬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管理。“在《靈隱景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專門規劃有‘遊客服務區’,星巴克位置就在服務區內,屬於景區外的配套設施,符合其商業業態規劃。”
“從整個靈隱景區看,星巴克位置比較偏,並非遊客的必經之路。”星巴克靈隱店的工作人員向記者澄清,在微博宣傳時用“靈隱寺店”只是希望能擴大知名度。
爲避免更多質疑,靈隱管理處已於23日緊急告知星巴克方面,將“星巴克靈隱寺店”的宣傳說法改爲“星巴克靈隱店”,並將印有“靈隱寺店”標識的大幅易拉寶撤去。“我們對該店做了其他檢查,無其他稱呼有誤問題,以後也會持續把關店內的宣傳。”王山說。
對於輿論質疑寺廟周邊商業過度開發,王山表示,近幾年管理處不斷將景區內商業網點外搬、取消,目前飛來峯內只有幾個售貨亭。“我們嚴格控制寺廟周邊商鋪的開設,任何商鋪都均需通過工商、景區管理單位的層層審覈,不能影響景區原有環境、文化氛圍。但爲了滿足遊客需求,景區外的配套設施、服務是有必要的。”王山說。
記者瞭解到,距離星巴克不到五十米處,集結了知味觀、肯德基、超市商場、演繹餐廳等的杭州靈隱休閒旅遊購物中心已營業半年之久。由於改變了靈隱景區以往商場規模小、檔次低、佈局雜亂的商業格局,該購物中心還被稱爲靈隱綜保工程的“收官之作。”
對此,網友“馮宇懷_Chris”表示“理解”:“景區開發自身的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作爲業主的機構引入星巴克似乎無可厚非。”而與持理解態度的網友相比,另一部分則依然持反對的態度,認爲商業開發只是文化遺產保護的手段,如果做得過了頭,只會讓名勝古蹟染上更多“銅臭氣”。
如何在文化傳統和商業開發之間尋找平衡點,一直是中國許多名勝古蹟面臨的難題。反觀一些國家的做法:在韓國的“故宮”景福宮,當地政府規定任何破壞傳統文化氣氛的飲食店都不能在宮殿區內申請開張,僅在門口設有飲料自動售賣機;而日本對古蹟引進現代設備和產業顯得更爲保守,如果未經文部科學省審覈擅自引入現代設備和產業,文化古蹟可能遭到“降級處理”,從公認的“國寶”“重要文化財”中除名。
“由此可見,景區應反思的並不是多了一家星巴克或是其他什麼洋品牌,而是過多的商業機構是否已超過服務遊人的需要。”杭州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傅立羣說。
星巴克在爭議中退出故宮,最重要的原因是作爲“美國並不高級的飲食文化的載體和象徵”,星巴克在故宮開店被認定一種“文化侵略”,侵蝕了中國傳統文化。儘管時任星巴克全球總裁吉姆當諾迴應:星巴克在故宮開分店,是抱着對紫禁城文化歷史傳統的尊重和高度敏感。但在公衆意識中,星巴克的文化格調與故宮的文化氛圍依然格格不入。
浙江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員王平認爲,星巴克在靈隱景區開店再次引發“文化入侵”之憂,也是因爲“看簡單了它是一杯咖啡,看複雜了它是一個文化符號”。“星巴克與靈隱寺代表的文化意義有所衝突,公衆一時難以接受。”王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