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秋糧面積增加,長勢均衡,穗數、粒重等產量要素看好,如果南方晚稻地區近期不發生嚴重寒露風,全國秋糧增產基本定局
“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經過春耕、夏作,眼下全國正陸續進入秋收秋種的大忙季節。秋糧佔全年糧食總產約七成,秋收是否順利影響全年糧食生產目標,而秋冬種則關係明年夏糧生產情況。各地正努力做到秋糧成熟一畝、收穫一畝,土地騰茬一塊、播種一塊,確保秋玉米顆粒歸倉,冬小麥種在適播期。
適時收穫,打贏今年糧食收官戰
在山東省高青縣常家鎮劉坊村的一塊玉米地裏,株稈上牛角似的玉米棒子格外喜人。正在估產的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劉玉東介紹,“這片農田早先的災情較重,但由於防治及時,作物生長良好,保守估計畝產有1200斤。”
目前,秋糧即將迎來大面積收穫。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和專家分析,今年秋糧面積增加,長勢均衡,穗數、粒重等產量要素看好,如果南方晚稻地區近期不發生嚴重寒露風,全國秋糧增產基本定局。
農業專家說,要根據不同區域、不同作物的成熟期,安排好收穫進度,搞好機具調配,組織好跨區機收,確保適時收穫、顆粒歸倉。專家特別強調,黃淮海地區要在保證小麥適期播種的前提下,採取玉米適當晚收措施,以使籽粒充分灌漿,提高單產水平。
從東北平原到江南水鄉,爲實現顆粒歸倉,各地農業部門在行動。前段時間東北部分地區受颱風影響,玉米倒伏面積較大,增加了收穫的難度,當地農業部門指導農民適時搶收,防止黴變,減少鼠害損失。山東農機部門則提醒廣大農民,全省秋糧大面積收穫應在10月初,小麥適宜播種期在10月3日到15日。
政策給力,保護農民秋冬種積極性
“今年秋冬種生產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面臨的形勢將更爲複雜。”農業部總經濟師陳萌山說,近幾年,氣候變化對秋冬種生產的影響越來越大,防範暖冬或冷冬、乾旱或凍害影響,都對秋冬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由於冬小麥總產已連續9年增長,單產連續11年提高,在產量基數較高的基礎上,繼續增產的難度相當大。
來自中國氣象局的預測也印證了這一判斷。今年秋冬季河南等冬麥區大部降雨偏少,氣溫接近常年或略偏高,發生氣象乾旱的機率增大。一些地方夏秋雨水偏多,菌源基數高,對秋冬種品種、技術選定和播期有影響。
好政策鼓舞種糧人積極性。9月29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佈,2013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將提高,每50公斤小麥比今年提高10元。
“這一舉措釋放出明確的政策信號,有利於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可以預計,這些有效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今後還將長期堅持,必定會爲明年糧食生產發揮重要保障作用。”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農業部專家說,在當前農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農忙季節請工難的情況下,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至關重要。
秋冬種總體形勢依然樂觀。專家表示,以高產創建等重大技術項目爲平臺,行政、科研、推廣等機構合力推進,我國糧食生產已形成共同推動的工作機制,在關鍵農時季節開展工作督導成效突出。近幾年,各地在應對乾旱、低溫等災害中,形成了成熟的防災減災技術路線,冬小麥的深耕深鬆、藥劑拌種、精量半精量播種、播後鎮壓等技術的穩產增產效果非常顯著。
科技護航,麥播時機和質量有保障
“晚播弱,早播旺,適時播種麥苗壯。”小麥專家、河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李雁鳴說,小麥播在適播期,對實現一播全苗、培育壯苗至關重要。針對今年部分地區夏播推遲、秋收相應延遲的情況,要適時收穫,及時騰茬播種,確保種在適播期,“同時,無論在何種不利條件下,整地和播種質量高,播種基礎好的麥田總是具有較高的苗情素質,抗禦不利氣象條件的能力較強,從而取得較高的產量。”
科學確定播期播量是秋播的基礎。翻開河南省發給農民的技術明白紙,上面清晰寫道,小麥高產創建萬畝示範片的播量控制在每畝8公斤至10公斤,晚播地塊每畝播量不能超過15公斤。據悉,該省組織專家制定分區域、分品種的適播期,做到適期播種,力爭10月25日前基本完成秋播任務。
提高科技支撐力度成爲小麥主產省秋播不約而同的選擇。山東省結合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整縣、整鄉、整村整建制推進,優化不同麥田、不同產量水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現節本增效。
種子、化肥、農機等物資供應是播種的保障。目前,安徽省已準備各類農機具285萬臺套,其中多功能複式作業機械1.79萬臺套。秋季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穩步推進,2200萬畝小麥和油菜配方肥生產供應正在進行。種子處理藥劑和器械等物資供應充足。
針對以往部分地區小麥品種不統一、田間出現“多層樓”的現象,農業部今年要求各地加大科學選種、統一招標供種力度,切實提高良種普及率。鼓勵種植大戶、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發展規模生產,積極引導秋冬種農業向基地化、規模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