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連海平
7日上午,地鐵4號線爆發了一場令人痛心的搶座戰。涉事雙方分別爲一名年約七旬的阿伯和一名20多歲的男青年。扭打中,青年最終不敵阿伯,被阿伯咬傷耳朵,血灑車廂。
一老一壯,在地鐵裏打得頭破血流,很容易被認爲是爭搶座位,其實很多時候並非如此。凡是稍有理智的人,都不會爲一個座位而大打出手,站幾個站又不會死人——年輕人不會,把年輕人打得潰不成軍的老人家也不會,犯不着以命抗爭。很多時候,爭端只是不蒸饅頭蒸(爭)口氣,老年人不滿年輕人不相讓,年輕人不服被老人家訓斥。言來語去之間,摩擦升級,理智盡失。
正如當年香港巴士大叔的名言,“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未解決”,現代社會壓力大——生老病死,七情六慾,從物質到精神。年輕人有壓力,老年人亦有。當無形壓力內化爲心中鬱悶,無處排解之際,外界的一些刺激都有可能擦着“火苗”,令戾氣噴薄而出,釀成災禍。要不是胸中有塊壘,正常情況下,一位20多歲的青年,能與年近七旬的長者扭打在一起嗎?
清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發生土地糾紛,寫信告訴張英,希望張以勢壓人,擺平鄰居。張英回詩一首,曰:“一紙書來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人家還是讓地三尺,你們只是個座位而已,何必非得爭個你死我活?哪怕大家都有壓力,爲區區小事鬧不愉快,甚至釀成“血案”,也是非常不值。年輕人尊重一下比你年長几輪的阿伯,老人家原諒一下比你小數十年的後生,各讓一步,海闊天空。
1986年11月,廣州公交發起聞名全國的“友愛在車廂”活動。經過20多年的實踐,無論是公交還是地鐵,文明禮讓、有難相助之風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今天的事件,雖是個別現象,亦足以說明文明需要大家維繫,不能有一刻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