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選擇的人生是勇敢的人生,儘管是選擇永別。女兒傑西決絕的自裁,肯定是我最反對的舉動,自私又無理,毫不顧忌他人的感受。——你走得倒是痛快,留下你的親人怎麼辦?看話劇的時候我總在想,西方人和東方人的理念相差不是一星半點,如果是東方母親,絕對不會這樣理性地尊重女兒赴死的決心,她會哭着喊着摟着抱着:你要是想死就從我的屍首上踏過去吧!
但如果我們轉到傑西的立場上去體會,她的選擇其實亦有道理。
永遠是蒙塵閒置品,永遠是棄用的配角,無法融入社會,沒有自立的能力,像空氣一樣沉默而透明……她其實很想加入,很想合羣,很想當主流,但無奈種種努力之後,全是失敗。甚至連她心碎的聲音,都微弱得像嘆息,無人可知,連自己的母親都不能理解。這種情況下,她能怎麼辦?——痛楚壓抑到極點之後,壓力必須釋放!對於這樣一個弱者來說,黯然告別可能是最強硬的態度。
好像那首歌《洋蔥》:“如果你願意一層一層剝開我的心,你會鼻酸,你會流淚,只要你能聽到看到我的全心全意……”可惜無人願意去傾聽去品讀傑西的內心,於是她在最後一晚,面對母親,一層層地剝開自我。——當“洋蔥”的心完全暴露,她也就活到盡頭了。
我們,生活中沉默的大多數,在很多時刻,也像傑西一樣無奈無助。微博上有人說:“有某些剎那,想一了百了。”但剎那只是剎那,哪怕這剎那多得串起來就是歲月呢。其實更多是想一了百了的時候,又有某些剎那在苦苦挽留我們!於是,下一刻,我們還是高高興興地去逛街吃飯,痛痛快快地幹活罵老闆。
——還有一首歌,其實是唱給沉默的大多數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勸說自己,好死不如賴活,且等着吧,屬於我們的快樂日子一定會來臨。
□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