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讀到季羨林和胡喬木交往的故事。兩人是老同學,胡喬木的官越做越大,但對季羨林的友情卻不減,多次走訪季羨林,並送去新產大米、大螃蟹之類的食品,而平素最講禮儀的季羨林卻從不回訪。胡喬木逝世後,季羨林在《懷念喬木》一文中說,他們“君子之交”六十年。他對胡喬木刻意迴避,迴避的是逢迎,如今撰文懷念,懷念的是真情。
交往,是人與生俱來的心理需求。孔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交往可以益智增慧。交往頻繁,是當今社會的一大特徵,人們看重交往,幾乎登峯造極。在一些大款眼裏,來來往往是財源滾滾;在有的大腕看來,多多交往便是多多出名;民間,將交往當成是一種人緣;企業,視交往爲一種效益。有的人因交往成了事出了名得了益,而有的人卻因交往砸了鍋跌了跤毀了前程。
莎士比亞曾說過,交不在多,得一人可勝百人。此話不是說交往益少益善,而是要真交、交真人;神交,交神韻。神交是君子之交、道義之交,心靈相通,淡若水、深似海;與人平等,秉赤誠、持真心。只有不媚上、不傲下,交往才能不畸形失衡,纔有愉悅相通,心靈才能得到洗滌,感情才能永葆純真。託關係、找門子雖也是交往,但卻是拿原則做交易,拿規矩送人情;“官商勾結”雖也是交往,但卻是貪瀆腐敗,見不得人。如此“交往”,只有相互利用,哪有真心誠意,只能害人害己,哪還談得上洗滌心靈。
人之相交,有刎頸之交、莫逆之交、患難之交、君子之交、忘年之交等。不論什麼交往,都要有一顆素心,不離根本,不失正義。交往如春風拂面,如入芝蘭之室,兩相愉悅,共赴善美,當是佳境。然而,社會複雜,人性複雜,我們在交往前須掂量掂量,提高自己的鑑別力,努力淨化交往,多一些“君子之交”。
演員傾倒觀衆在技藝,作家吸引讀者在作品,錢鍾書厭惡“請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一些不乾不淨的飯,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錢,說一些不痛不癢的話,開一個不倫不類的會”,是他物我兩忘,氣定神閒。其實,他們並非拒絕交往,而是看重交往的真情正義,拒絕的是無聊無謂的交往、逢場作戲的交往、諂媚攀附的交往。
古人云,以財而交,財盡交絕;以權而交,權落交疏;以色而交,華落交盡。平等是友誼的天平,真誠是交往的要義,奉獻是交往的真諦。只要我們在交往中多一些“君子之交”,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