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紮根山區25年的楊福祥,和他栽培的孩子們
楊福祥:
『教書這份工作,我會繼續當做行善積德的事業來做。』
春去秋來,他紮根山區25年,守護著學校的一磚一瓦;刮風下雨,他是孩子們的『護花使者』,背著學生過橋;身兼數職,他語數體全包,一周裡幾乎沒有一節空課……他是來自揭陽市普寧華僑管理區茶山小學的高級教師楊福祥,在這個山村學校,他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學生。
捨棄謀利,堅守清貧講臺
茶山村是普僑區一個小村莊,人口僅900多人。茶山小學是村裡唯一的小學,也是普僑區最偏僻、貧困的山村小學。學校只有一棟兩層的教學樓和一個窄小的操場,4位老師和18名學生,堪稱『袖珍』學校,楊福祥是紮根其中時間最長的一位老師。
茶山小學是楊福祥的母校。1984年楊福祥高中畢業後,在村裡開小店做生意。由於茶山小學師資匱乏,楊福祥作為村裡屈指可數的『知識分子』,在老校長的多次懇求下,於1988年執起了教鞭。
楊福祥說,自己剛開始只是一名代課老師,每月工資90塊錢左右,直到1997年纔轉正,轉正後工資400多元。20多年來,由於茶山小學規模小、生活條件差、地處偏僻,很多老師來了之後,不是調走就是辭職,有的僅僅待了半個月。上世紀80年代恰逢改革開放,不少人選擇下海做生意,發家致富。看到此番情景,楊福祥坦承自己有好幾次動搖過,心想就算去工廠裡打工,收入也比當老師要高。但如果沒有學校,孩子們就得走五六公裡山路去上學。當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神浮現在楊福祥的眼前,他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就這樣,他在茶山小學一乾就是25年。
風雨飄搖,勇擔學校守護
記者所見校捨已是2008年完工重建的樓房。據介紹,原址只有幾間破舊平房,逢雨必漏,學校就在山腳,一旦刮風下大雨還可能發生山體滑坡。由於環境艱苦,20多年從來沒有其他老師願留宿學校。
學校不可無人照看,楊福祥便把家安在學校,擔起守護之責。『每遇臺風惡劣天氣,我更應留在學校,及時向上級匯報險情。』楊福祥說。有一次下暴雨,山體滑坡就把學校的圍牆撞倒了。如今,楊福祥仍住在學校附近,遇到惡劣天氣或者緊急事故,他仍會回到學校『守夜』。
記者看到,茶山小學前面是一條公路和一條山澗。為了學生的安全,楊福祥白天要接送學生過公路。一有暴雨,山澗的水便會暴漲淹過小橋,以前因為橋面窄較危險,楊老師會背著學生一個個過橋,20多年來楊福祥一直堅持如此。
楊福祥說,對於貧困無法繼續昇學的痛苦他深有體會,因此盡管他收入微薄,卻常自掏腰包為學生墊學費,曾一學期幫3個學生墊了1000多元的學費。楊福祥說,現在有的學生已經上大學,每次放假都會回來學校探望他。
身兼數職,執教一個頂仨
由於教師匱乏,學生少,學校只有學前班、一至四年級,從五年級開始,學生得自己騎車到四五公裡外的中心學校讀書。新學期估計有18個學生。學生教學只能采用『復式』上課法,兩個年級合一個班上課,只有四年級獨立一個班。『四年級是一個關鍵期,所以要加強輔導,不管人數多少都要獨立成一個班。』楊福祥說。
楊福祥一人『身兼多職』,要擔任不同年級的語文科、數學科課程,還要承擔全校體育科課程,一個星期幾乎沒有一節空課。除此之外,他還要管理學校的財務、後勤等工作。楊福祥還自備了一個醫藥箱,孩子們有時候磕碰皮外傷或小感冒,他都會及時幫學生處理。
『楊老師做事很認真,對我小孩很好,是個忠厚老實人。』學校附近一位家長說。如今,楊福祥已經成為茶山村裡家喻戶曉的人物,很多家長都認識他,每年到了楊梅、荔枝等瓜果成熟的時候,學生們都會帶上一點送給老師,家長也常常邀請他去家裡吃飯。
『教書這份工作,我會繼續當做行善積德的事業來做。』楊福祥用最質朴的一句話來表達。
文/圖羊城晚報記者王漫琪賴逸秀
王漫琪、賴逸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