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心教師幫助特殊學生接受康復治療 記者 孫中欽 攝
本報訊(記者馬丹)幫助聽視障礙的學生與世界交流。今後,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視力或聽力障礙學生,將獲得量身定做的個性化教學方案。記者昨天從市教委獲悉,從今年9月新學期開始,市教委已成立了1個視力障礙、4個聽力障礙教育指導中心,視力障礙教育指導中心主要由市盲童學校承擔服務,聽力障礙教育指導中心則由全市4個輔讀學校承擔該片區隨班就讀學生的服務工作。 『聾』孩子恢復聽力
只是聽力有障礙,卻一直被父母誤認為是『聾』孩子。這樣的『誤解』讓不少孩子失去了寶貴的矯正機會。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校的聽力障礙指導中心針對分散在普通學校隨便就讀的學生做檢測時發現,把孩子『錯誤歸隊』,是無法有效開展針對性教育的第一道障礙。校長周美琴說,一直被父母當成聾孩撫養的佳佳(化名),今年經由聽力障礙指導中心的醫學專家介入檢測後發現,原來他只是患有耳道畸形導致的聽力障礙,經過手術後,佳佳目前已完全恢復了聽力。
個性教學重燃自信
在普通健全孩子中,有視聽障礙學生往往會因為自卑而缺乏自信。欣欣曾是學校大隊部的大隊長,四年級突患眼疾之後,不僅成績走下坡路,性格也變得沈悶了。市盲童學校校長徐洪妹介紹,針對欣欣的情況,視力障礙教育指導中心配合普通學校教師為他們設計了一套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包括放大習題冊和考卷的字號,適當延長考試時間;為孩子調整座位以及課桌椅高度,增配合適的助視器等。在這種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下,欣欣的成績有了提高,重新找回了自信和笑容。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構建特殊教育醫教結合服務體系,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推進醫教結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研究的重要內容。
目前,本市已建立了完整的市、區縣、學校特殊教育醫教結合服務體系,將全市視力、聽力、智力障礙、自閉癥、腦癱等各種殘障類別,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不同年齡階段,特教學校、隨班就讀、送教上門等不同安置方式的殘障學生,全部納入醫教結合服務范圍。
全市5個聽力、視力障礙教育指導中心,都專門配備巡回指導教師,安排專項經費,與指定專科醫院合作,為全市所有在校聽力障礙、視力障礙學生提供醫教結合專業服務,指導普通學校的教師和各區縣特殊教育指導中心開展視障、聽障學生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