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編者按近年來,包河區不斷加大教育投入,通過新建名校分校,改擴建薄弱學校,建設最美鄉村學校,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努力讓全區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從今天起,本報連續推出“教育均衡看包河”系列報道,爲您深度解讀包河教育快速發展背後的故事。
這是一組振奮人心的數據。
2009年至2011年,包河區財政投入教育經費分別爲2.23億元、4億元、4.9億元,2012預算4.6億元,預計實際支出將會達到5.2億元。生均教育公用經費由2008年的小學30元、中學45元,分別增加到目前的110元、130元。
2009年以來,包河區全區累計投入學校標準化建設經費2億多元,先後新建和改擴建學校28所,撤併薄弱學校16所。2012年又有6所新校區投入使用。金葡萄小學等一批原先的村小或偏遠的薄弱學校面貌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全區小學生均建築面積達到7.83㎡,初中生均建築面積達到14.69㎡。
“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是包河區的真實寫照。包河區委、區政府先後出臺了《包河區“十二五”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關於爭創全省教育第一強區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努力推動教育又好又快發展。該區通過加大教育投入、均衡師資配備、整合教育資源等,多措並舉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包河區委、區政府領導的案上每年都有新學校的設計方案,這個教育大區裏每年都有好幾所新建或改建的學校投入使用,每年都有衆多讓老百姓滿意的實事辦成。
包河區充分發揮區內名校的輻射作用,不斷擴大優質學校覆蓋面,讓更多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名校;高起點建設新學校,從名校選派優秀骨幹到新校任教,讓優質學校帶動新校發展;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同時,區教體局通過建立教育教學協作片、學校發展聯盟校、共同體,進一步推動學校提高師資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原先的村小葛大店小學、包河苑小學通過快速發展,被評爲合肥市特色小學。如今,包河區已有八成以上的適齡兒童少年在省、市特色示範學校等優質學校就讀。
新建名校分校,改擴建薄弱學校,讓原先的一些薄弱學校成爲村子裏漂亮的“地標性建築”。寬敞大氣的校門,整潔漂亮的教學樓,寬闊平坦的操場。課間,身着乾淨整潔校服的孩子們三五成羣地做遊戲,令人賞心悅目。採訪中,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告訴記者他們的學校變化有多大,家長們的喜悅之情也是溢於言表,他們都說:“做夢都沒想到,孩子能在這麼好條件的學校上學,真爲他們感到高興。”
尊師重教,說起來容易,落實不容易。再來看看包河區的兩組數據:在職教職工年平均工資由2008年的42429.67元提高到2011年的76960.29元。自2011年7月起,教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由12%提高到20%,高於機關公務員標準。
在採訪中,包河區的教師和學生由衷地感嘆道:學在包河很幸福。因爲,包河區爲他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教師安教、樂教、善教,學生樂學、勤學、會學。百花齊放、滿園春色的包河教育已經成爲第一城區、善治包河的靚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