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莫斯科10月11日電(記者盧濤)伊拉克總理馬利基8日至10日訪問俄羅斯,分別與俄總統普京和總理梅德韋傑夫會晤,雙方敲定軍事和能源一攬子合作協議,動作幅度之大爲近年鮮有。這次訪問,於伊於俄,意義都非比尋常,可謂一石多鳥的訪問。
馬利基此訪的最大看點是宣佈了一筆鉅額軍購合同,恢復了中斷近10年的伊俄軍事領域合作。俄方9日宣佈兩國下半年簽署了總價值42億美元的軍購合同,交易清單既包括先進的防空系統,也有新式武裝直升機。俄羅斯戰略技術分析中心說,這筆合同是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接到的第三大額軍售合同。這一消息令俄羅斯歡呼雀躍,俄媒稱之爲俄軍工業收到的“大禮包”。
對伊拉克而言,選擇從俄羅斯購買武器,既有用現代化武器裝備保衛自己的需要,也有本國外交“自主發聲”的願望。俄羅斯曾是伊拉克的重要軍事合作伙伴,但自2003年爆發伊拉克戰爭後,伊拉克就從俄武器買家清單上完全蒸發。經歷伊戰後的伊拉克武裝部隊亟待改善裝備,從軍事大國俄羅斯購買武器理所當然。此外,美軍去年底撤離伊拉克後,伊現政府一直努力謀求外交獨立。馬利基8日在俄外交部表示,伊拉克雖與美國關係良好,但在購買俄製武器問題上,伊拉克從自身利益出發,不會與任何國家商量。
對俄羅斯而言,這筆鉅額合同無異於久旱逢雨。俄軍工業在蘇聯解體後進入冰河期,數量、質量都已無法與昔日勁敵美國並駕齊驅,俄製武器在國際市場風光不再。普京上個月曾言,軍工業始終是拉動其他行業發展的火車頭,要求大力整頓該行業。對於在泥潭中掙扎的俄軍工業,伊拉克的訂單既是雪中送炭,也是信心提振。
此外,中東地區臨近俄南部敏感的高加索地區,該地區時局走向事關俄南部穩定,地緣政治意義重大。中東地區的利比亞、敘利亞等國不僅是俄軍火重要買家,也是俄在中東戰略利益的重要支撐,這些國家政局持續動盪,不僅令俄蒙受鉅額經濟損失,也讓其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利益面臨嚴峻考驗。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奔走呼號,竭力阻撓西方軍事幹預,也是基於上述考慮。
由於在中東的地位岌岌可危,俄羅斯需要在該地區尋找新的合作伙伴作爲突破口。伊拉克與俄羅斯的多方位合作可以追溯到蘇聯時期,這種關係因爲伊拉克戰爭才被迫中斷,俄羅斯選擇與伊拉克這位“故交”重續前緣,也是順理成章。俄戰略技術分析中心主任普霍夫說,俄羅斯爲促成與伊拉克的鉅額軍火訂單和能源等領域合作煞費苦心,動用了從外交到安全等衆多部門的資源和人脈。馬利基這次率外交、國防、石油和貿易等關鍵部門代表訪俄,既驗證了俄伊兩國“傳統的友誼”,也是“俄羅斯外交的一次勝利”。
俄伊軍事合作老樹發新枝,能源合作也錦上添花。伊石油部長9日在莫斯科宣佈,伊俄能源合作進展順利,除現有合作項目外,伊拉克計劃下月與俄羅斯簽署兩份新的油田開採合同。馬利基與梅德韋傑夫和普京會晤時,承諾取消針對俄企業的一些限制,加快兩國經貿發展。兩國領導人還宣佈,將在電力、貿易、投資和基建等領域加強合作,並討論了全面合作路線圖。
對於馬利基此訪,俄著名政論雜誌《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總編輯盧基揚諾夫認爲俄羅斯與伊拉克“正在建立一種新型關係”。他說,美國對此多少會有些緊張,因爲這一事實表明,美國一手扶植的伊現政權“正在轉向,並強烈宣示了其與華盛頓保持距離的願望”。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