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爲了完成母親的遺願,東麗區居民崔洪英用大半生的積蓄創辦了一個以自己母親名字命名的養老院。昨天,記者走進楊兆蘭養老院,這裏綠樹成蔭,湖水環繞。老人們在這裏栽花種菜、養鳥垂釣,吃的是院內自產的天然食品,住的是生態型養老院,而低廉的收費把真正的實惠讓利給每位老人。
圓母遺願建養老院
當年,聞名東麗區的“慈善奶奶”崔奶奶,生前把兒女們給的贍養費毫無保留地捐了出去,救助了上百戶困難家庭。但很少有人知道崔奶奶的真實姓名——楊兆蘭。
2006年12月15日,楊兆蘭去世了,當地人們自發排起長隊爲她送行。後來,人們把楊兆蘭做的好事講給她的女兒崔洪英聽,崔洪英震驚了。回憶起母親常唸叨着要建個養老院,把那些無依無靠的老人都接來照顧。“當時,我由於忙,從沒在意母親想幹什麼。要不她也不會帶着遺憾離開我。”說起這些,崔洪英的眼睛紅紅的。
“建最好的養老院,把那些家庭有困難的老人接過來,我替母親完成她的心願。”2010年,崔洪英在麼六橋鄉投資2000多萬元建了佔地約119畝的“楊兆蘭養老院”。
“這裏比家還好”
崔洪英不惜投入大量資金把養老院建設成生態型養老院,卻不向老人們多收任何費用。當她發現,有的老人喝外面買的牛奶不適應時,立刻派人買回了兩頭奶牛。
現年46歲,入住養老院的王先生告訴記者,愛人過早離世,40歲時他因中風導致半身不遂,兒子考上大學後,家中只剩他孤零零一人。崔紅英瞭解到王先生一家的情況後,立即將他接到養老院居住。王先生感慨地說:“這比家還好,天天有人推着我出去逛,呼吸新鮮空氣。這就是我的幸福地!”
“這裏環境可好了,呼進的是新鮮空氣,吃的是新鮮蔬菜。”聽着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崔洪英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