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經過多年的探索,天津市已成爲中國節水發展的典型,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國家建設部)命名爲“節水型城市”,被國家水利部確定爲南水北調東中線受水區全國第一個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已成爲其他城市節水發展的樣板。
天津爲適應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節水型產業發展,節水成效顯著。
首先通過立法推動節水。全市已頒佈實施20多個關於節水工作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有效保證並監督了節水工作的開展。
利用政府對經濟的調控作用,天津淘汰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水污染嚴重、高耗能的生產工藝,結構節水效能顯著。多年來,工業快速增長,而工業用水量基本穩定或微增長。壓縮農作物用水量,到2011年底天津節水灌溉面積已達412萬畝,佔天津耕地面積的68%,佔有效灌溉面積近80%;灌溉水利用係數達到0.66,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
節水技術的研發也有效地推動了節水型城市建設。一批國家級節水技術研發項目落戶天津。從自主創新科研角度出發,圍繞海水利用、污水資源化、工業水處理、膜材料和城市生活、農業節水等一些關鍵技術,組織跨部門、跨地區、跨領域的研究課題攻關。截至2011年末,天津濱海新區已經擁有4個海水淡化項目,分別是大港發電廠、天津北疆發電廠、大港新泉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以及泰達新水源海水淡化廠,四個海水淡化項目可日產淡水21.7萬立方米,淡化海水除了直供企業滿足工業用水、生產成純淨水供應市場外,還作爲合格的生活用水流向市民家中。
再生水資源開發也已取得成效。2011年,天津高標準實施清水工程,綜合治理衛津河、復興河等44條河道,新建污水處理廠14座,完成張貴莊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中心城區、濱海新區河道實現水清岸綠。
雨洪水資源的開發也得到重視。通過工程與非工程措施,建立起洪水管理體系,有效地節省了引灤供水資源。
2012年1月,天津市政府批轉實行的《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中提出的全市水資源管控目標,以2015年爲時間節點,確立了“三條紅線”,提出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目標任務。一是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到2015年全市外調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用水總量控制在27.4億立方米以內,其中深層地下水開採量控制在2.1億立方米。二是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堅決遏制用水浪費,到2015年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降至10立方米以下,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7以上。三是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到2015年全市主要水功能區達標率提高到40%以上。
天津明確2012年10項重點水務工作任務和9項主要指標,全年投入水務建設資金90億元,全市總用水量控制在24億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降至10.5立方米。
天津還確定了2020年基本建成節水型社會的目標。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水權制度、水資源管理、節水型產業、經濟調控、公衆參與、多水源調配與利用、各業微觀節水、水生態環境保護、節水法規和科技節水10大體系建設。逐步構建一個安全高效、實現可持續用水的現代文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