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高學歷乾部在訓練場上打頭陣。田寧攝
新聞點睛
◢有一組數字令蘭州軍區某集團軍黨委頗為自豪:19名博士、353名碩士,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聯系站,自主研發軟件10餘類300多個、獲得國家專利6項,取得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9項……
在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中,如何打造高素質人纔方陣,使之成為推動部隊科學發展的引擎,是各部隊面臨的重要課題。該集團軍黨委精細培育高學歷乾部的經驗,給人以啟示。
為人盡其纔提供一個支點
某高炮團博士周新紅,是個團裡的『明星』級人物。
國慶前夕,記者『推門』聽課,正好巧遇周新紅給全團官兵上大課。超大屏幕上,一行『第30屆奧運會上,中國收獲38枚金牌說明了什麼』的標題格外醒目。
該團政委柴曉東介紹說,為把這一課講生動,周新紅大膽借鑒央視『百家講壇』欄目,舉辦『軍營講壇』,他采取『問題牽引解疑惑』的辦法,為官兵下發了10多張卡片。他邊講解邊動員大家在聽課過程中把『困惑點』寫到卡片上,讓大家在現場進行互動,釋疑解惑。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周新紅從當指導員、教導員到團政治處副主任,每一場授課,他都精心准備,深受官兵歡迎。
周新紅並非個例。2006年5月,從中科院理學博士畢業的王建宏來到某大隊時,起初因專業不對口,一度覺得自己所學專業無用武之地。要給人纔放飛夢想提供一個支點,集團軍領導認為,『讓人盡其纔、纔盡其用就是黨委班子的聯系實際!』經過認真研究,他們將王建宏調入機關,把一個提高某型裝備訓練效益的課題交給他。當年,王建宏就革新出該型裝備等5項訓練器材,研發出該型裝備管理信息系統,大大提高了作戰能力,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
融入基層方能有作為
『新來的指導員肩扛「二毛二」,能與我們這些90後打成一片嗎?』去年7月,從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畢業的博士軍官羅生達一到步一連,戰士們便議論起來。
『大家快來瞧,「勇猛無畏連」網站今天隆重上線了!』一個月後,羅生達依托部隊局域網,建起了連隊專題網頁。他將自己從學校帶回的資料掛在網頁上,並開設『七嘴八舌話嘮吧』,自任『版主』,昵稱『Q哥』。一次『意外網聊』,羅生達被連隊戰士識破身份,從此便有了『QQ書記』美譽。
『QQ書記』與戰士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年齡和身份的界限被輕松越過。戰士們都說,『我們羅指導員在網上像大哥,在生活中更像兄長。』
本職崗位就是博士、碩士建功軍營的平臺。某機步旅博士營長張曉鵬剛到部隊時也一度經歷不適應崗位的苦惱,在旅領導幫助下,他很快認識到自身不足。隨後,他一有時間就泡在訓練場,找軍區訓練尖子、中士唐成磊了解訓練中的難點難題;向集團軍標兵教練員、連長彭剛學習授課方法……為提高業務素質,他找來歷年業務資料研讀,逐一學習軍事訓練大綱、參謀業務知識等。
機遇總是青睞有准備之人。由張曉鵬牽頭研發的測地車、某型電臺車、某型雷達和野戰指揮網進行系統集成,實現了陣地快速定位、數據即時傳輸、雷達精確校射,使命中率提高了30%。
勇當部隊建設『領頭雁』
屏上鐵甲『馳騁』,地面戰炮怒吼……去年4月,在蘭州軍區組織的信息化訓練手段暨野戰信息系統綜合集成建設與運用觀摩交流活動現場,在一臺臺迷彩野戰方艙裡,數十名指揮員采取異地同步標圖、視頻無線傳輸等方法,將一條條作戰指令迅速准確傳遞到每個戰斗單元。參加此次演練的指揮員,是該集團軍的一批博士和碩士。
從蘭州理工大學畢業的工程碩士李復江刻苦鑽研,著眼實戰搞創新,帶領一批專業骨乾連續攻關9個多月,成功研發出無線戰術目標顯示控制系統,填補了我軍陸軍部隊戰術演習戰術目標顯示控制的空白。李復江動情地說:『正是各級黨委注重給我們壓擔子,將我們放在「暴風驟雨」中歷練,纔逼著我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像李復江這樣紮根戰位書寫精彩的高學歷乾部在這個部隊還有一大批。從10年前該部博士碩士『鳳毛麟角』,到如今百舸爭流高學歷乾部在各個戰位上大顯身手,該集團軍政委劉雷感慨:如今,一批博士碩士在各級黨委機關培育下茁壯成長,他們必將成為推動部隊科學發展和訓練轉變的『領頭雁』。
營造人纔成長的『向陽坡』
意猶未盡
向陽的泥土澤萬物,陽坡的花木格外紅。
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離不開人纔,也需要一大批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革命軍人,需要一大批想打仗、能打仗的革命軍人,需要一大批能在加快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中當先鋒的知識型軍人。對各級黨委和領導乾部來說,就要有不拘一格、廣納群賢,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觀念,在實踐中發現人纔、培育人纔、鍛煉人纔、使用人纔、成就人纔,千方百計營造人纔成長的『向陽坡』,始終把人纔隊伍建設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位,把人纔用在刀刃上,把人纔的後顧之懮解決好,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以促進更多的優秀軍事人纔脫穎而出,努力為推動部隊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和科學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