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曹全碑
鎮館之寶
文:記者金葉資料提供:西安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所藏之石,自東漢到近代不乏名品。其中《曹全碑》可謂漢碑之典范。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刻立於東漢中平二年(185年)。明萬歷初年,出土於陝西郃陽縣舊城。於1956年入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是館藏保存最完好的漢代名碑。
曹全,字景完,為漢初名相曹參的後代,建寧二年(169年)舉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率兵征討疏勒國立下赫赫戰功,光和年間(172年?178年),任郃陽縣令,為官清廉,政治卓著。《曹全碑》為記述曹全及其家世的紀念碑。碑石雖無撰文者,但詳細記述了曹氏世系功業,耐人品讀。此碑是百姓及其群僚集資刻石以頌其功之作。無碑首,全文隸書,豎立方形,高272厘米,寬95厘米,碑陽20行,行45字不等。碑陰有五列題名刻字。碑文中所記平疏勒之事,與《後漢書·疏勒傳》頗有出入,因碑石為當時所立,故其記事為史學家所重視。碑文中還記載了東漢末年張角所領導的黃巾起義,『幽、冀、兗、豫、荊、揚,同時並動』的形勢,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曹全碑》雖無撰書人姓名,但卻是漢隸碑石中別具一格的精品,大多漢碑或以渾穆厚重,或以勁挺方整,或以雄強茂密,或以風姿爛漫,或以峭拔舒展,或以規矩森嚴為標幟風范,而《曹全碑》卻以秀韻飛動稱頌於漢隸碑石之中。其碑字體秀美,其書風格秀逸多姿舒展奔放,結體勻整靈動疏朗平整,為漢隸代表之一。筆法秀美飛動,不束縛,不馳驟。其用筆多圓勁如篆勢,瘦而腴,如以錐畫石,轉折兼用,先提後按,斷續相參,因而遒麗飄逸。字形多取橫勢,間有長、方結體,橫向開張流暢,縱向含蓄穩健,結體之間又有不同尋常的美。
《曹全碑》意態之醇美、用筆之飄然、結體之舒展,體現了書家於動蕩中求穩定,於自由中見奔放的藝術創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氣。《曹全碑》雖以刻石著稱,但更多的呈現出書體的風采神韻,因此《曹全碑》以其獨樹一幟的漢隸風貌,盛名天下,風靡一時,為金石家樂道,為書法家鍾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