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未來把油畫分成『當代學院精神』和把雕塑影像等融入一起,油畫在廣東市場上要真正繁榮起來,我相信不會是一條太長的路。
專家論道
撰文:記者林琳
本期藝人: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王野夫
『你們說堅持了十餘年的油畫推廣,但被力捧的都是全國性油畫家,對廣東這邊的油畫家卻很少有專場或專題。是廣東油畫家技不如人,還是市場地位略遜一籌?』多年來,不同的人都曾向我提出過這個問題。
廣東不乏出名甚早的油畫家,在全國各類展覽中我們都能見到他們的作品。無論在市場上還是學術上,他們都已有一席之地,這並不取決於我們個人的愛好取向。同理可證全國性的油畫家為何總是成為廣東市場的常客和主角。
因此,無論是哪裡出身,何處出道的油畫家,千萬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地域中,所謂的『嶺南油畫』概念有些站不住腳。油畫市場從來都是全國的市場,引進百餘年間從未有地域界限。即使是真正的珠三角大藏家,藏品也都出自全國各地畫家之手,他們有靳尚誼的、陳逸飛的畫,同時也有范勃的作品。一旦油畫市場作為全國的市場體系,就變得簡單了,而不像中國書畫那樣豐厚復雜,體系分得特別細致,不但有古代的、近代的,還有各種畫派的。
對於藝術品機構來說,我們按照市場的規律定調。由於珠三角的買家更關注寫實油畫,我們當然還是主推寫實畫派。今年秋拍,我們的油畫專場叫『當代學院精神』。這種『當代學院精神』體系,正是由這幾代油畫家們建立並支橕起來的。也許有的民眾未必喜歡他們的風格,但他們一直在堅持自己的審美情趣。我們選擇了中國寫實畫派的這一批畫家,他們對畫面的技術層面處理,對畫面的構思和思想內涵,有著一種高度一致的東西。
也許從市場份額上看,油畫相對中國書畫只是『非主流』,比如我們本次秋拍,書畫板塊有600多件拍品,油畫卻只有50件。而中國書畫,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只要是1949年前的作品,不論作者的名氣有多高,這些作品至少還有一定的『時間價值』。
當然,這並非意味著華藝就忽略了廣東本土的油畫家,我們未來會陸續推出這些畫家的專題。我的計劃是未來把油畫分成兩個專場,一個『當代學院精神』,一個把雕塑影像等融入一起,兼容並蓄。油畫在廣東市場上要真正繁榮起來,我相信不會是一條太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