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0月18日晚,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音樂廳,一場特別的音樂會感動了在場的所有聽衆。這是中國廈門愛樂樂團在俄羅斯以“土樓北行”爲主題的首場音樂會,是正在俄羅斯舉行的“中國文化節”框架內的一場重要活動。能容納1000多人的音樂廳座無虛席。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院長索科洛夫、俄中友協主席季塔連科院士等觀看了演出。
擔任音樂會總指揮的是新中國第一位交響樂女指揮家、現年84歲的鄭小瑛。這位上世紀60年代留學蘇聯的中國學子說,她今天心緒難平,因爲這座舞臺是她50年前舉行畢業音樂會的地方;同時她也非常興奮,因爲她這次率團帶來了包括交響樂《土樓迴響》在內的中國作曲家的一些優秀作品。用她的話說,廈門愛樂樂團此行是“用西方的音樂語言講述中國的故事,傳遞中國的友情”。
由徐振民作曲的《邊寨音畫》拉開演出序幕。這首曲子旋律明快,表現了彝族青年浪漫的愛情生活,讓聽衆領略了迷人的東方魅力。中國藝術家們還演奏了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隨想曲》。最爲撼人心魄的是琵琶協奏曲《霸王卸甲》。琵琶演奏家章紅豔以輕攏慢捻抹復挑、嘈嘈切切錯雜彈的高超手法,訴說着項羽在垓下之戰中落敗後與虞姬訣別的悲情,抑揚頓挫,錚錚有聲。演出大廳不斷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和此起彼伏的叫好聲。聽衆的盛情難卻,已經退場的章紅豔又加奏了一曲歡快的《瀏陽河》。
隨後,中國音樂家們演奏的交響詩篇《土樓迴響》融入了朗誦、山歌和樹葉吹奏等,反映了福建永定客家人的發展史。座無虛席的音樂廳裏異常安靜,每個人都屏住呼吸,靜得似乎能聽見針落地的聲音。
演出結束後,聽衆全體起立,掌聲經久不息。隨後,聽衆絡繹不絕走向前臺獻花,廈門愛樂樂團的演出人員三次謝幕。散場後,還有許多聽衆意猶未盡。一些聽衆就向記者追問琵琶以及樂隊中的中國獨特打擊樂器用俄文如何表達。
俄羅斯姑娘丹茨婭對記者說,她很喜歡琵琶曲《霸王卸甲》。她是第一次見到琵琶這種中國的傳統樂器,藉此也領略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另一名女觀衆加茲洛娃說,無論從《意大利隨想曲》演奏的水平還是所傾注的情感來說,廈門愛樂樂團都不遜於她所聽過的演奏過這支樂曲的其他交響樂團。她們一致認爲,音樂爲不同民族架起了友誼橋樑,音樂是無國界的。
對中國文化有着濃厚興趣的羅曼諾夫夫婦對記者說,這次演出的內容非常精彩,形式非常獨特。今年入秋以來,他們參加了俄羅斯“中國文化節”的許多活動,欣賞了中國藝術家們帶來的京劇和現代芭蕾舞,還觀看了許多中國優秀影片。
據悉,廈門愛樂樂團20日還將赴俄“北方之都”聖彼得堡,在著名的馬林斯基劇院音樂廳舉行俄境內第二場演出。
(本報莫斯科10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