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汽車行駛時收起後視鏡、樓房都向上蓋得又高又瘦、走在街道上經常會碰到別人,“狹小而擁擠”,是記者在對馬爾代夫首都馬累最深的感受。馬爾代夫由上千島嶼組成,但能夠居住的僅200多個。首都馬累是一個1.87平方公里的小島,卻生活着10多萬、佔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口,當地不少人對記者說:馬累是全世界面積最小、人口最擁擠的首都。
記者看到這裏的樓房都是一層一層加蓋上去的,長方形的橫截面很小,瘦瘦高高的樓房顯得弱不經風,因此當地禁止修建太高的樓房。而一棟棟緊挨着的樓房把街道擠得很窄很窄,大部分街道僅容一輛汽車通過,城市中心道路只有一條,街面也只有五六米寬。記者跟隨一位名叫赫法茲的市民來到他的家中,進入小小的院落,正對大門的就是一個很陡的樓梯,顯得十分壓抑,沿樓梯上到二層有一間臥室、一間客廳和廚房廁所。赫法茲告訴記者,他家一共三層,四個房間生活着六口人,在馬累算是條件好的了,這裏很少有房子轉讓、因爲大家都不夠住,而有的人家樓梯就在屋裏、上下兩層生活着一大家子,只好睡在地上,大家都希望住上寬敞的房子。
爲了解決住房問題,2010年馬爾代夫政府推出了住房補貼政策,決定向申請居住政府經濟適用房的民衆發放住房補貼,同時開始建設經濟適用房住房以滿足民衆住房需求,併成爲馬爾代夫政府的“五大承諾”之一。
提起正在建設的經濟適用房,赫法茲惋惜地說,由於自己擁有住房,無法申請新建的經濟適用房,除非把現有住房轉讓給政府。但是幸運的是自己的妹妹申請了住房,最快明年初就可以搬入新居,周圍的人都很羨慕。赫法茲指着馬累對面的一個島告訴記者,“那片很大的住宅區是中國公司建的,我們都去看過好幾次了、非常好!你應該去看一看。”
按着赫法茲的指點,記者很容易就找到了那片住房建設工地,因爲當地所有人都知道這個項目,提起時都興高采烈的。記者從馬累坐船10多分鐘來到與機場島相連的胡魯馬累島,這個島面積約2平方公里,是從1997年開始通過填海造地形成的,對滿足大馬累地區的住房及工商業需求十分重要。渡船靠岸後,乘車10多分鐘記者就看到了幾十棟整齊劃一的樓房,有藍色、有紅色、有綠色,在馬爾代夫湛藍的天空映襯下格外美麗。從工地的項目簡介,可以看出這就是由中國政府提供優惠貸款、由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總公司建設的馬爾代夫胡魯馬累島1000套住房項目,工地上隨風飄揚的中馬國旗見證着兩國的友誼和合作。
該項目經理姜鳳陽告訴記者,該項目共有56棟樓房組成,總用地面積達3.96萬平方米。由於馬爾代夫沒有任何建築材料,工程材料基本依賴進口,以及當地炎熱的氣候和落後的衛生條件都給工程帶來了挑戰,但爲了儘快解決當地居民的住房困難,中國公司想盡辦法、全力保證工程進度和質量,預計於2012年底完工。
一進入這些基本竣工的房屋內,記者感到豁然開朗,70多平米的房子分爲三室兩廳,所有房門都是胡桃色的木門、地板鋪了瓷磚、窗子是高級斷橋鋁,寬敞明亮的房屋使記者完全擺脫了幾日的壓抑感。這些房屋與想象中的經濟適用房截然不同,完全是商品房的標準。姜鳳陽告訴記者,爲了做好這項中馬之間最大的經貿合作項目,公司本着“薄利”原則,全部使用優質材料,希望爲中馬貿易發展打開良好的開端。由於中國公司的高效保質,馬爾代夫政府十分滿意,已經與中方簽署了1500套的馬爾代夫住房項目二期工程合同,將很快在另一座島上開工建設。
馬爾代夫總統瓦希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中馬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密,中馬之間在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多,尤其在馬爾代夫基礎建設方面。中國對馬爾代夫的投資和援助,是對馬爾代夫的巨大幫助,是馬爾代夫的友好鄰邦,中國的投資和援助幫助馬爾代夫走向發達,使當地人民受益。 “希望中國給予更多的援助,加大在道路、房屋等方面的幫助,以及污水處理、海岸線保護方面,因爲馬爾代夫受氣候變化影響嚴重,希望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給予更多幫助。”
根據馬爾代夫住房與環境部的統計,第一期1000套住房已經有11000多戶申請,屆時可以解決數千人的住房問題,馬爾代夫希望近期至少修建4000套房屋。作爲馬爾代夫人人關注的民生項目,從總統到百姓都經常到胡魯馬累島來看房子。馬爾代夫總統瓦希德表示,新建的住房使島上發生了巨大變化,讓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感謝中國爲馬爾代夫人民作出的貢獻。
記者在工地上還碰到一位名叫的阿達姆的市民,他指着房屋的牆壁和柱子說:“當地居民自己蓋房子都很薄很弱,中國公司蓋的房子很厚、很結實,自己從一開始建設就經常來看,希望早日搬入新住房,這樣的房子肯定不怕海風和海水的侵蝕,謝謝中國人民的幫助。”(人民網馬爾代夫馬累10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