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每周質檢報告》對於假寬帶的曝光,又一次把假寬帶的話題放在了公眾面前,其實早在2011年12月,來自互聯網數據中心的一個調查結果就顯示,中國絕大部分互聯網用戶都在使用假寬帶。就連百度名片也迅速有了假寬帶的定義,指網民使用的實際寬帶下載速率低於運營商提供的名義寬帶速率。記者近日獲悉,正在醞釀出臺的『寬帶中國戰略』中,網絡的測速也成為很重要的一部分,測速的規范也在制定當中。真正的戰略規范能否消滅假寬帶呢?
假寬帶的說法並不是這次央視曝光後纔有的,但是之前沒有引起更多的關注原因在於以前更多停留在用戶體驗階段,而後來出現的測速軟件給了普通人對比的機會。記者在網上就看到了一個網友的個人測速,他用了同一根網線,先後使用了『中國電信移動聯通寬帶測速』、 『星期八工作室』、『星火工作室』、 『阿達軟件』測速器測這四款測速軟件,得出的帶寬結果都不相同,最多相差3倍。
在這次的『假寬帶』報道引發各種議論的時候,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運營商則選擇了沈默。有業內人士認為,假寬帶現象更多地集中在二三級運營商上,他們從聯通、電信租用一定的帶寬,然後以極低的價格賣給用戶,往往存在嚴重的超售現象。二三級運營商從聯通租到100兆帶寬,用戶10兆入戶。如果這100兆賣給10個用戶,都可以保證達到10兆,但這樣做連運營的成本都不夠。如果賣給20個用戶,每個用戶又不同時上網,基本網速是可以保證的。但運營商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會賣給50個甚至100個用戶,這樣就根本沒法保證用戶的速度了。
另外,對於假寬帶的所謂認定問題,一直都存在著一些爭議,電信觀察家項立剛就始終認為『假寬帶』說法有誤。他舉例說,自己家裡和單位的帶寬都是8兆,而價格卻分別是每月168元和每月4800元,他告訴記者,價格有如此巨大差異的原因就在於分享和獨享,他家裡的帶寬是分享帶寬,8兆是大家共用的,是單個用戶最高可以達到的速度,說白了就是這是理論數據,通常是達不到的。而單位的8兆是獨享,無論你用或不用,8兆這條線都是為你預留的。據項立剛介紹,在國外雖然也是共享寬帶,但因為國外用戶數量相對少,而且居住分散,分享後對帶寬的影響並不明顯。這次假寬帶的問題關鍵在於不透明,只有運營商自己知道超售的情況,而且這方面也沒有規章制度。
據悉,已經上報國務院的《寬帶中國戰略》中,不僅對於網絡的測速進行了規范,還會對寬帶戰略有個整體引導,比如政府會拿出更多的資金投入等。伴隨寬帶中國戰略的推進,對運營商會提出更多的要求,他們也必須轉型昇級。目前,運營商的投資只能靠收取『管道費』回收成本,那麼就難免犧牲服務質量或用戶價格。
中科院互聯網專家呂本富認為,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把寬帶像自來水一樣變成一種公共服務了,甚至有的國家提出寬帶可以不收錢,它實際上是作為社會福利的一部分了。而中國的寬帶是由大的電信公司當做資源在經營,所以出現了類似假寬帶的情況,所以消滅假寬帶還需要從政策上、從根上解決問題。
本報記者侯振威X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