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能養出這麼健壯的狸豬,全靠這片山林。”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澄江鄉蘭堂村弄糖山腰上的一片茂密樹林裏,望着450多頭活蹦亂跳的狸豬,藍瑞立滿心歡喜,“以前,我們都靠砍木頭爲生。現在,我們找到了林下種養的新‘財路’。”
都安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有林地面積29.82萬公頃,發展林下養殖潛力巨大。爲此,該縣引導羣衆在林下種中草藥、木耳,養狸豬、山羊等,發展藤編產品,開發山林旅遊業,找到了“靠山吃山”的新吃法,全縣林下經濟年總產值達4億多元。
山清水秀生態美,綠滿八桂林生金。近年來,廣西堅持生態立區、綠色發展,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爲林改後激活林業生產力和建設林業強區的重要突破口,讓林下經濟成爲廣西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廣大林農也嚐到了“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甜頭。今年上半年,全區林下經濟產值達到184.88億元,全區林下經濟發展面積累計達到2047.7萬畝,惠及林農人數達到653.6萬人。
深化林改——
山定權,更要林生錢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廣西,是我國南方重點集體林區。“五級書記抓林改”大力推動,截至今年9月30日,廣西累計完成勘界確權1.99億畝,佔集體林地總面積的99.1%,全區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基本完成。
林改後農民造林育林積極性空前高漲。但十年樹木,林業生產前期投入多、生產週期長,“綠色銀行”滿目蔥蘢,“取現”卻不易。如何念好“山字經”?廣西決策者將目光投向了看似不起眼的林蔭之下。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道出了廣西發展林下經濟的深層考慮:
一有優勢:廣西降雨溫光資源充沛,生物多樣性豐富,一年四季都適宜林下種養,東鄰市場購買力巨大的粵港澳,南接地緣戰略重要的東盟國家,發展林下經濟,資源、自然、區位和市場優勢得天獨厚;
二有基礎:廣西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林地近9000萬畝,相當於耕地總面積近1.5倍。農戶人均有林地7畝左右,是農戶人均擁有耕地的3倍;
三有壓力:廣西是農業大省,工業化與城鎮化水平低,近3000萬農民人均純收入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積少,利用耕地促進農民大幅增收的難度越來越大,只能另闢蹊徑。另一方面,要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這一亮麗名片,傳統的種樹伐木林業生產方式大受掣肘。
“充分利用林下的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發展林下種養,投入少、見效快,使林農近期得利、長期得林,實現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破解了林業生產週期長與林農投入有限的難題。”廣西林業廳廳長陳秋華認爲,發展林下經濟既順應了廣西的區情、林情,又有利於林業可持續發展。
精耕林下——
科學推動,打造“綠色銀行”
“剛開始搞林下經濟,農民有些顧慮。後來,各級政府進行了引導和扶持。”自治區主席馬飈說,一方面,受傳統種養觀念影響,很多農民未意識到林下還是個“聚寶盆”;另一方面,林下適宜種養什麼項目,還需要一個摸索過程。
謀定而後動。衆多的全國第一,昭示着廣西發展林下經濟的智慧與決心:
全國第一個以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名義召開全區林下經濟現場會;全國第一個以自治區政府的名義下發《關於大力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制定林下經濟發展規劃,下撥發展林下經濟專項經費……
這衆多第一,讓廣西發展林下經濟贏在了“起跑線”上。這仍然遠遠不夠。之後,廣西不斷完善林下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
自治區黨委、政府將發展林下經濟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求“五級書記”抓林下經濟。廣西各地因地制宜,科學推動、引導林農精耕林下。
浦北縣提出要像抓好工業園區一樣抓好林下經濟產業區,推出多種貼心服務。去年,浦北爲林農辦理林權抵押貸款1000多萬元,讓“活樹變活錢,林子變票子”,一下子解決了農民想搞林下經濟卻手中缺錢的問題。
爲把林下養雞做強做大,容縣對在山上修建標準雞舍的養殖戶給予30元—50元/平方米的補助,對存欄肉雞1000羽以上的給予2萬—5萬元的貼息貸款扶持。近年來,容縣農信社發放規模養殖貸款1.6億多元,全縣初步建成5個林下養殖示範區和9個林下養殖規模示範鎮。
興林富農——
林下一步棋,盤活萬重山
“林下”一步棋,盤活萬重山。短短數年間,廣西林下經濟便如雨後春筍般競相“破土”冒尖,各種“林下經濟模式”在八桂大地爭奇鬥豔、五光十色。
“珍貴樹下開金花,林改政策人人誇;立體種養主意好,創收致富全靠它。”這是在合浦縣常樂鎮廣爲傳誦的打油詩。
林改後,常樂鎮的林農們開始在分得的林地上種植紫檀、黃花梨等珍貴樹木,同時在林下種植陰生珍貴植物金花茶。大教村村民覃蓮山在紫檀林下種植了3畝金花茶,去年採收鮮花1500多公斤,採收幹葉160多公斤,來自金花茶的總收入達到14.3萬元。“樹是長期存款不着急取,金花茶是咱們的活期存摺隨用隨取。”
在國有派陽山林場,由於常年揀食八角落果落葉,雞肉天然帶有八角之香,市場售價比普通放養雞高出一倍多,且供不應求。林場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林場利用250畝八角林放養土雞5萬隻,年產值500萬元,畝均產值2萬元——相當於八角畝產值的25倍之多。更奇妙的是,林下養雞後,八角林地肥變多蟲變少,畝產從100公斤提高到250公斤。
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危朝安介紹,目前,廣西林下經濟已形成“三大板塊”和“四大類型”。“三大板塊”指桂東和桂南重點發展林下養殖和林下產品加工,桂西和桂中重點發展林下種植,桂北和桂東北重點發展林下旅遊;“四大類型”指以菌、藥、花等爲主的林下種植業;以禽、畜、蜂等爲主的林下養殖業;以藤芒等爲主的林下產品加工業和以休閒度假遊模式等爲主的林下旅遊業。同時,還打造出“八角雞”、“陸川豬”等一系列林下經濟特色品牌。
林下經濟綠了山頭,富了農民。去年,廣西發展林下經濟“千萬林農千元增收”工程啓動:到2016年爭取全區林下經濟面積發展到5000萬畝,年產值500億元,確保累計2000多萬林農實現人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目前,廣西還有7000多萬畝條件適宜的林地有待利用,發展林下經濟空間廣闊。今後,我們將讓更多的林農走上‘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立體林業、循環林業、生態林業的發家致富之路。”陳秋華信心滿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