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椿樺(媒體評論員)
自從斬獲諾獎以來,莫言的舊居因爲當地官方的熱捧,而備受輿論的關注。近日山東省旅遊局調研組也來到高密,考察將莫言舊居開發成旅遊線路的可行性,並提出要修繕舊居。不過當地村民說,莫言此前已屢次婉拒當地政府的修繕請求,覺得這樣做勞民傷財。他甚至自掏腰包,給村裏修了路。
消費名人,是許多地方的拿手好戲。近年來,咱們中國新出了不少享譽世界的明星,爲國爭了光,也給明星們的家鄉官員帶來發揮想象力的機會。譬如網球運動員李娜成名後,湖北武漢市爲其立了雕像;女航天員劉洋返回地球后,河南林州市在其祖籍地特製了“中國第一女航天員故鄉”的招牌,其母還在河南電視臺獲得了“當代孟母”稱號。
搞不清楚,一些突然成名的明星被家鄉政府消費時,是否給予了認可。當然,已故的名人和孫悟空、西門慶這類傳說中的名人,是沒辦法向家鄉政府開口講話的,而健在的名人中卻鮮有公開說“不”者。所以,莫言再三拒絕家鄉政府修繕其舊居,顯得頗有些令人意外,尤其是令地方官意外。聽起來,那無異於向地方官的熱情潑冷水嘛!
倒不是說,地方消費明星、大搞名人“故居熱”有什麼不妥,相反,適度而合理地宣揚名人效應,對傳播名人思想、發展地方經濟,都有好處。但關鍵問題,是要看那些搞法是建立在何種目的之上,有沒有尊重名人或名人親屬的意願,有沒有尊重最廣大羣衆的意見。我覺得莫言的上述言行就頗具諷刺味兒,我是這麼理解的:自掏腰包給村裏修路,提醒地方官,政府還有比修繕個人舊居更重要的民生事項要做。
當然,將莫言舊居開發成旅遊景點,對有的官員來說,比給村民修路要實惠得多。所以說,修繕名人故居的出發點很重要。如果只是建立在創造GDP基礎上的政績渴望,那麼這樣的修繕註定文化味不足,而銅臭味有餘。還有一點也頗具諷刺意味,就是我們許多地方官一方面對新成名的名人關愛有加,另一方面卻在城建進程中拆除已故名人的故居、毀壞文物古蹟,同時還美其名曰:保護性拆除。功利性的“文化保護”思維,可謂昭然若揭。而這,不就是莫言所說的勞民傷財麼?
不論是“保護性拆除”,還是我行我素地對名人故居強加修繕,都是不尊重文化和名人的體現。前不久,高密市一位官員就如何勸說莫言父親同意修繕其舊居,準備了這樣的說辭:“兒子已經不是你的兒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兒子已成爲公共資源,“你不同意不一定管用”。這番話,聽起來既像是一種習慣性用語,又彷彿是被“名人熱”烤暈了腦袋。
顯而易見,莫言潑下的冷水對醒神是有幫助的,至於哪些人能被潑醒,則取決於其犯暈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