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每到放學時間,學生家長們駕駛各類交通工具,早早等在學校門口準備接孩子回家,導致周邊交通一片混亂。繼中國式過馬路之後,中國式接孩子又成爲熱門話題,引起了輿論關注。(10月23日福建日報)
中國式接送體現出的是家長們不懂有種愛叫做放手,年紀小的學生需要家長接送,年齡大些的學生,家長還有這必要嗎,不接不送自己的孩子,家長的義務就不能體現嗎,不放心的心理,何時才能讓孩子長大?
兒行千里母擔憂,孩子只是去上學,家長都要寸步不離的跟着,讓孩子依賴性越來越強,不能儘早獨立,家長們忽略了孩子的需要,讓孩子和自己的朋友一同上學、放學能夠有效的幫助他們儘早的融入到社會,瞭解什麼是相互照應,什麼叫做朋友;很多家長在接到孩子後幫孩子拎書包,一個書包能有多重,家長幫孩子代勞,孩子不僅不能體會家長對他的愛,相反會排斥那個裝滿了書籍的書包,他們會在思想意識上感覺書包很沉,不能意識到背書包是作爲一個學生最基本的義務;很多家長開着車來接送孩子,導致學校周邊的交通環境十分擁擠,上學的時間與上班的時間一樣,家長們自私、溺愛的做法是沒有公德心的體現,如果道路不擁擠,上班族們每天可以多睡一會兒,晚出門一會兒,不會把時間都耽誤在路上,尤其是耽誤在家長們的自私中。
中國的家長應該多學習國外家長的做法,愛自己的孩子不是時刻將其綁在身邊,讓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畢竟要長大,當他長大時還是如此的依賴父母時,父母又會指責孩子不成熟,深不知是自己的溺愛延長了孩子成長的時間,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家長們會收穫更多,讓孩子自由、獨立,中國式接送才能走國際道路,有國際範兒!(作者:蕭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