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記者曹剛見習記者範潔)以“免費體驗”作誘餌推銷老年保健品,散佈街巷的類似體驗店,吸引了本市不少老年市民。沒啥療效,卻也吃不壞身體,就是這樣一塊“雞肋”,欺騙了衆多老年人的感情,吞噬着他們的一筆筆養老金。中國消費者協會抽樣調查25省市8037名城鎮老年消費者後發佈的《2011年老年消費者權益保護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受訪者中用過營養保健產品的超過三分之二,願意參加養生保健知識講座的近60%。而參加過商業機構組織的養生保健知識講座或產品體驗的受訪者接近三成,其中購買過產品的,高達64.3%。有24%的人在免費體驗後購買了商家推薦的藥品,其中52.5%的人都感覺上當受騙了。
有業內人士自暴了一套慣用伎倆,包括以免費體驗吸引老人,靠收取押金固定客源,以親情攻勢打動顧客,靠多辦活動增加消費,甚至借用老年協會的名號,讓不知情的老年市民落入他們的保健品陷阱。
加強處罰和監管力度,規範老年保健品市場,是解決上述難題的主要手段。與此同時,心理學家也提醒老年市民:要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這個道理,在遇到各種涉及錢財和消費的問題時,先問問兒女或周圍的年輕人,免得上當甚至被騙走一生的積蓄。
>>>詳見A5版·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