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儘管我們市場大白菜每斤賤賣只有7分錢,但前來購買的人還不多。今天市場裏一共才被蔬菜經銷商採購了80噸左右。”昨天上午,大沙河蔬菜批發市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西青區當城蔬菜產地批發市場,這裏的大白菜同樣價格低廉,每斤賣價只有1毛錢,當天銷售數量也僅爲100噸左右。位於北辰區的韓家墅農產品批發市場,大白菜賣價每斤價格爲1毛5分錢,比其他市場略高一些,但銷售量很少,只有14噸左右。
就在產地批發市場大白菜賤賣的同時,進城大白菜賣價卻翻跟頭。位於南開區三潭路上的一家菜市場大白菜每斤售價竟然達到了1元,讓不少市民感到價格不實惠。一位市民抱怨說,去年這個時候才6毛錢一斤,今年突然一斤貴了4毛錢,不划算,不吃大白菜了。一位蔬菜零售商苦笑着說,不是他們想漲價,而是今年人工經營成本漲價了,再不提價,他們就幹不下去只能回老家了。她指着自己這塊10多平方米的經營場地說,每月上交的承租費用就要達到1000多元,這還不算電費、水費。自己租房子住每月費用2000多元,再加上僱人到紅旗農貿市場批發的人工費,其實自己每月賺不了多少錢。市農業局蔬菜處專家告訴記者,大白菜從菜田批發市場運到市區零售市場費用很多,不僅包括進菜的成本、運費,更包括攤位費、包裝費、人工工資等。產地批發市場大白菜菜價下降只是零售商諸多成本中的一種而已,但其他人工、運輸、經營成本不降,市民買到手裏的大白菜菜價就會很高,所以就造成了大白菜產地批發市場每斤只有1毛左右,而到了市區菜市場就漲到了每斤1元的離奇現象的出現。
記者發現,造成零售菜市場大白菜價(包括其他蔬菜)高的原因之一就是由最後一公里進入到城區的經營高成本所造成的,怎樣破除這一瓶頸應該多措並舉。市農產品流通協會專家建議,一是應該開闢更多的社區早市、晚市,利用社區內的一些空地在規定時間內銷售蔬菜;積極創造條件,讓菜農的直通車直接開進社區。由於沒有場地費而且節省了中間環節,可以做到菜農、市民都受益。二是大型超市應該更多采取農超對接。三是鑑於一些市區零售菜市場是由企業建立,收取較高承租費,因此,有關部門能否嘗試興建中心城區公益性的農貿市場?能否把農貿市場定位爲公益事業,低價租給蔬菜零售商,以降低零售商的生產經營成本,從而降低零售菜價?
-本報記者陳忠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