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陳鴻宇
羊城晚報:社會管理創新措施的推出,會引起一些人的質疑,有人會覺得風險太大,或者覺得步子邁得太快,你怎麼看待這種博弈?
陳鴻宇:社會管理創新這個問題,總體來說是指導思想的問題,因為這涉及政府和社會之間,責任、權力、利益三方之間的調整、再調整的問題,必然波及現有既得利益集團。有一些掌握了社會管理權力的行政部門,不願意把他們的權力和由此獲得的利益轉出來,所以目前推進一些重點領域的改革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改革已經進入了攻堅階段,更需要頂層設計、上下聯動,像廣東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就充分體現了這一方針。
羊城晚報:你覺得廣東的社會管理創新在全國處於什麼地位?
陳鴻宇:我覺得最好不要用『最前列』這樣的詞,兄弟省市的社會管理體制改革都有很多新招,但廣東確實是走在前列:首先,廣東社會管理創新的指導思想很明確;其次,廣東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是自覺地、成系統地推進,從政府職能的轉變,到社會組織的培育和創新,到全省多層次廣領域行之有效的創新試點,基層到市到省都在全方位地推進,而某些省市可能在一些方面顯得突出。
羊城晚報:說起社會管理,不能不提香港、澳門和新加坡,他們的成功模式對廣東來說是不是可望不可及呢?
陳鴻宇: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就像以前我們引進經濟領域的很多先進管理經驗、做法、科學技術一樣,廣東也在全面地學習他們的社會管理經驗,我們可以通過吸收、消化、模仿再創新,形成一套符合自己需求的制度。
羊城晚報:廣東要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管理制度,大概需要多長的時間?
陳鴻宇:社會管理體制不像經濟項目那麼容易被量化和比照,當我們看到某一社會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會說人家的社會管理做得比我們好,但是其他方面可能我們又比別人做得好。從最小的垃圾分類,到對『走鬼』的正確處置,無數個小方面構成了整個社會管理的大格局,所以很難描繪一個願景。
但可以嘗試著用『比較完善』來界定。去年7月份廣東省委十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加強社會建設的決定》,提出廣東社會建設的總體目標是:經過五到十年的努力,健全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
我個人覺得,在主要的方面,應該在10到15年的時間內,廣東的社會管理水平可以向世界上發達國家或者做得比較好的地區看齊。
羊城晚報:請你用一個關鍵詞來描述廣東社會管理創新所處的節點和狀態。
陳鴻宇:任何點滴的進步都值得尊重!『點滴進步』這個詞看起來比較保守,但實際情況就是這樣,聚沙成塔,涓流匯海,只要從基層做起、從政府自身做起,就能最終實現理想的、預期的目標。廣東正在努力中,而且也在逐漸形成一種無法阻擋的潮流。『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社會創新的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是非常重要的,絕不能輕視這一點一滴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