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記者趙暉)昨日從天津大學獲悉,採用該校成套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全球首條大規模生物乙醇制醋酸乙烯(VAC)工業裝置在廣西建成投產,年產5萬噸生物乙烯裝置及10萬噸生物醋酸乙烯裝置一次試車成功,並生產出高活性的醋酸乙烯及高質量的聚乙烯醇(PVA)產品。該項目的核心技術打破國際大公司技術壟斷地位,使我國一舉成爲生物乙烯及醋酸乙烯生產技術強國。
據介紹,該裝置實現了以廣西豐富的甘蔗、薯類等非糧生物原料替代石油資源,是全球首條生物乙烯——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生產線,形成了完整的綠色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鏈。生物乙烯投產將對我國乙烯工業乃至整個基礎化工產業的原料格局產生重要影響;同時對我國實施石油資源替代戰略、保障能源安全及實現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由天津大學石化中心張敏華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前瞻性地開展了生物乙烯及重要衍生物生產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發,以甘蔗、薯類爲原料生產生物乙烯和醋酸乙烯。該團隊申請了“一種生物乙醇製備乙酸乙烯的方法”等6項中國發明專利及2項PCT國際專利,構建了覆蓋生物乙烯及乙烯法醋酸乙烯生產全過程的技術保護專利羣,爲我國傳統的醋酸乙烯產業的技術升級及產業結構調整創造了條件,並打破了國際技術公司在生物乙烯及乙烯法制醋酸乙烯生產高端技術領域的壟斷地位,建成了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10萬噸生物醋酸乙烯生產裝置,使我國醋酸乙烯行業有條件徹底擺脫了乙炔法生產的落後工藝路線,改變了目前乙烯、醋酸乙烯等重要化學品生產嚴重依賴石油及煤資源的格局,而且對我國發展生物化工產業具有示範意義和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