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不想再“渾渾噩噩”過下去,一名90後小夥,前日從阜陽市區出發,徒步走到太和,想從中找到自己的人生自信。
不想再渾渾噩噩過下去
馬文哲家住阜陽市區,5月份剛剛過了18歲生日,目前在阜陽師範學校體育系上學,將於2014年畢業。
馬文哲說,從小到大,他的成績都非常好,從小學到初中上的都是好學校。可是在中考時,他失誤了。因此,在隨後的生活和學習中,他有了“隨波逐流”的念頭,不再奮發向上,並且經常感到做什麼事都不成功。近期,他報名考駕照,最近的一次科目考試沒能考過,再次遭受打擊。
“不能再這樣‘渾渾噩噩’過下去了。”馬文哲告訴自己。於是,他突發奇想:做一件有難度的事,看自己能不能成功?經與自己的兩名同學商量,他們決定徒步從阜陽市區走到太和。
兩個夥伴半路成了逃兵
前日上午,天氣特別冷,馬文哲吃過早飯,走到該市西二環泉河橋附近,約齊另兩名同學就出發了。
“最初的一段路,大家心情還非常愉快。”馬文哲說,集鎮上的車水馬龍,路兩邊的田園風光,讓他們感到十分新奇。到了中午時分,天氣進一步轉冷,冷風呼呼,路邊大樹樹葉紛紛飄落,天色一片暗淡。“我們只帶了兩瓶飲料,飲料太涼沒法喝。”馬文哲說,到了潁泉區寧老莊,他們又渴又餓又累。兩名同學接到電話,說了聲“有事”後就坐上了返程的汽車。
“阜城離太和有30多公里,而我們當時所在的位置離太和還有22公里,惡劣的天氣加上兩名同學的離去,讓我備受打擊。”馬文哲說,他甚至也想跟着回去。
他知道了堅持的可貴
“難道這輩子就幹不成一件成功的事?”馬文哲反覆問自己。他在路邊站了好一會兒,終於一咬牙,繼續向前走。
大約下午3時許,馬文哲已經走到離太和縣城只有五六里路的地方。他渾身哆嗦,身心疲憊,走一步都要費好大勁。這時,馬文哲的母親開着車從後面趕過來,將他接了回去。
“頭天晚上,他說要步行去太和,我們都沒放在心上。”馬文哲的母親告訴記者,孩子從小嬌生慣養,他們都以爲他是說着玩的。
第二天,她去上班,下午回到家裏,沒見到馬文哲,就急忙給他打電話,這才知道孩子真的走到了離太和縣城不遠了。“孩子依舊有上進心,想開始一種新的生活。”問明原因後,馬文哲的母親對他的這一行爲感到很欣慰。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次經歷。”馬文哲說,這至少證明了只有堅持才能做成功一件事。他渴望,能迎來一個又一個成功。
儲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