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繼2007年9月份啓動小學與小學、中學與中學之間的橫向“學區”管理模式之後,越秀區在推動“學區”模式上再嘗新路。
記者昨日從越秀區教育局獲悉,作爲該區推進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的系列改革措施之一,該區將啓動縱向“學區”模式探索,推進教育資源共享深度融合。將考慮以該區轄區內2—3所品牌學校爲龍頭,推進形成中小學教育縱向聯繫的“教育集團模式”。
越秀區教育局局長陳軍介紹說,越秀區教育局計劃用三年時間探索縱向化的學區模式,通過“教育集團”的具體形式,擴大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也提高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同時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教育學區。
-試點
明年啓動全市首個教育集團
記者瞭解到,越秀區自2007年9月份探索學區模式以來,在探索橫向學區模式中已建立了4箇中學學區和6個小學學區。其主要思路是,推進地域相鄰附近的小學與小學之間、中學與中學之間的教師、課件、學校硬件等資源共享。
那麼,將以“教育集團”形式出現的新學區模式,又是怎樣的具體形式?
對此,越秀區教育局方面介紹,“教育集團”的形式考慮推動中小學校縱向聯繫,目前已確定初期將廣州育才的公辦、民辦中、小學組合在一起,組建廣州首個教育集團,預計最快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組建。
據瞭解,廣州育才目前有育才學校(小學,省一級),育才中學(高中,省一級)和廣州育才實驗學校(初中,民辦),各自都有相當優勢。越秀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集團化之後在硬件或是教學資源上將可實現共享,並進行集團化運作,增加辦學自主權,如在課程設置上、師資配置、辦學特色、辦學管理體制等。
據介紹,集團化之後,在小升初方面,直升生可能增加。此外,組建集團之後,將由校理事會管理,理事會成員由學校校長、家長、校友等組成。
-釋疑
“教育集團”形式有哪些新嘗試?
圖書館共享課件同使用
拆除校、校之間圍牆
陳軍介紹,探索縱向學區模式,是希望走出一條從學區內“共享資源”、“協作聯盟”到“教育集團”的發展路徑。一方面通過學區內優質學校與其它學校間的對口幫扶,讓優質學校輻射先進的辦學理念,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通過示範帶動等方式產生新的優質因子,使對口學校取得競爭優勢。另一方面通過對口幫扶和合作交流,由名校輸出管理、師資、學校文化建設及形成辦學特色等方面的經驗,促進雙方在辦學理念、育人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深層次交流與融合。
在推進學區資源共享方面,越秀區擬考慮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硬件資源共享、人力資源共享和課程資源共享。比如利用物聯網技術升級學區管理平臺,建設基於物聯網的學區教育資源共享系統,實現圖書通借通還、即借即記、即還即消;實現實驗器材與儀器設備的共享、跟蹤與管理,提高各類教育教學場室和設備等的使用率,減少重複購置。
教師晉升職稱需在學區內交流一年
啓動教師流動機制
“加快推進學區人力資源共享,是深化學區建設、優化整合區內師資資源的重要思路之一”,陳軍透露,推動教育集團之間的師資共享,將主要通過建立教師交流制度來推動。
具體來說,將考慮在建立骨幹教師跨校指導、成立名校長(名教師)工作室並對高素質教育人才實施有效管理的基礎上,逐步實施教師流動機制,建立骨幹教師及學校中層幹部學區內異校交流制度,實現學區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使教師由“學校人”逐步過渡爲“學區人”。
同時,將制定幹部教師學區內交流的實施管理辦法,規定教師晉升高一級職稱必須在學區內交流一年或以上。優秀教師在定向交流期間,要承擔教學指導任務,並通過講授研究課、示範課的形式,開展教育教學的專題研究,指導年青教師,提升所在交流學校的教師專業化水平。
爲推進老師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越秀區還將計劃依託雲計算建設越秀教育知識分享平臺,爲區屬學校教師提供一個在線存儲和分享各類教育教學知識文檔的空間。爲了鼓勵老師建立課件在線分享等,越秀區擬出臺學區優質教學資源研發建設、優秀資源補償等配套管理辦法,激勵推動學區區域內資源應用共享。
南方日報記者陶達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