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但很多患者對用藥治療卻一知半解。記者走訪了天津市藥物研究院,副研究員李紅珠介紹了幾種常見的用藥錯誤。
初期不必服藥
有的患者認爲自己剛患上糖尿病,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都不太高,不需要服用降糖藥。血糖正常範圍是根據大多數健康人羣設定的,一旦超過正常範圍,就有可能對微血管壁、周圍神經等組織和器官產生損害,長期下去還可能導致多種疾病。
不經常測血糖
患者堅持服藥過程中,血糖有時也會因進食減少、壓力大等情況過高或過低。隨着病程的延長,許多磺脲類降糖藥物的效果逐漸降低,雖一直服藥但已沒有作用。所以在按時服藥的同時,定期監測血糖的變化,有助於長期穩定地控制好血糖。
急於快速降糖
許多患者以爲自己的血糖是一下子升高的,所以急於短時間內使血糖恢復正常。一般情況下,血糖是逐漸升高的,只是人體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在病症發展的初期往往不覺察。當覺察時,血糖的變化已持續了一段時間。如果要把血糖迅速恢復正常,人體無法馬上適應。
同類藥物合用
口服降糖藥有多種,雖然每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各不相同,但同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基本相似,所以不主張同一類藥物合用。同類藥物合用有時會導致嚴重的低血糖。
擅自停止服藥
有些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主要症狀得到緩解,血糖正常,就認爲糖尿病已被治癒而中斷治療。單憑症狀來估計病情並不準確,尤其是在症狀較輕的時候,不要擅自停藥,也不能放鬆飲食控制和體育鍛煉,否則會造成高血糖捲土重來,過早出現併發症。
盲目頻繁換藥
藥效的發揮需要過程,許多患者服藥沒幾天,對血糖下降程度不滿意,就認爲藥物無效,頻繁換藥。事實上,有些降糖藥服用半個月到一個月纔會達到最大的降糖效果。最好根據血糖水平逐漸調整服藥的劑量,服至最大有效量時血糖仍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藥。(見習記者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