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我聽信一家公司的宣傳,投資12800元做圓珠筆加工,結果發現加工的產品根本無法合格,而先前投出去的錢也收不回來。幾經周折,最終公司只退了5000元,其他7800元打了水漂。”昨天,市民王女士向本報講述了自己的遭遇。
市民:
公司給的樣品竟然也不合格
今年6月,王女士偶然看到一家電子產品公司的廣告:“加工圓珠筆,廠方免費提供設備,提供原料,加工簡單,加工費高……”這對於家境並不富裕、靠做家政爲生的王女士來說,無疑很有吸引力。抱着試試看的心理,她撥打了該公司的電話,對方約她到公司面談。
面談很順利,王女士很快就和該公司簽訂了合同。在籤合同之前,廠家把免費提供設備改成交押金,並承諾如果王女士能做出十萬支圓珠筆產品,押金全部返還。“當時有兩種設備,一種手動的,押金4800元,一種電動的,押金12800元,電動設備效率高,我想多掙些錢,就定了電動設備。”王女士稱,公司當時承諾做一支筆能掙二至四角錢。
可是當她把做好的產品送到公司時卻遇到了麻煩。“做一批樣品,拿到公司去檢驗,說不合格。又做一批,還說不合格。後來,我拿着公司給的兩支樣品去驗收,對方還說不合格。我這才知道上了當,這種驗收法,沒法合格了。”
爲了討回自己的投資,王女士諮詢了律師。律師說,這筆錢不好往回要,因爲她跟公司簽了合同,合同上寫着做不到十萬支,錢不退。
後來,王女士的丈夫出面交涉,結果,該公司分兩次給了王女士共5000元“精神安慰款”,而其餘的錢則打了水漂。
公司:
我們沒強迫不服可以起訴
昨天,記者聯繫了位於和平區花園路的這家電子產品公司,公司負責人稱,合同是王女士主動籤的,錢也是其主動交的,公司並沒有強迫行爲,“她來了三次才籤的合同,我們沒騙她,她如果不服可以到法院起訴。”
律師:
遭遇加工回收騙局可報案
據本市擊水律師事務所劉建律師介紹,加工回收是一種常見的加盟形式,公司一般依法成立,經營內容均在合法授權的範圍之內,但一些騙子公司從簽訂合同起就根本不打算回收產品,行騙的過程可以總結爲:以合法營業執照作掩護→通過廣告吸引投資者→強調投資小收益大吸引關注→坐等投資者上鉤→以產品不合格爲由圈錢。“公司承諾回收,但其本身並無任何銷貨渠道,也無合同實際履行能力。”劉建律師認爲,王女士反映的情況如果屬實,則相關公司涉嫌合同詐騙,建議王女士報案處理。(記者高立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