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楊國強給仲明愛心大使頒發獎牌。記者龍成通攝
“仲明大學生助學金”與受助者簽訂道義契約、累計捐出2100萬元
如今只收到回捐款97萬元
本報訊(記者曾豔珠)15年來,佛山一大型上市房地產公司創始人每年拿出100萬元或200萬元,資助貧困但品學兼優的大學生,累計捐出2100萬元,受助學生只需簽訂一份“道義契約”,承諾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回捐助學金和利息即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5年來,僅有306人履行了“道義契約”,回捐了大約97萬元的助學金,企業家的“道德”投資未獲相對應的回報讓人唏噓。昨天,在新一年的“仲明大學生助學金”發放現場,作爲中國第一批做慈善的企業家之一,他在感謝大家給他機會回報社會的同時,也建議學校拿出10%的時間,教會學生誠信做人的道理。
“道義契約”:
還款僅靠自律
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在把女兒楊惠妍培養成“接班人”後,近年來深居簡出逐漸淡出了公衆視野。昨天,他頂着重感冒,穿着一身樸實的黑色風衣、米色休閒褲,出現在自己一手創辦的“仲明大學生助學金”發放儀式現場。
楊國強發表講話說,自己小時候非常貧窮,憑藉政府免去7元學費及得到2元助學金完成了學業,改變了命運,事業小有成就後,堅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的他想着回報社會,於是以母親的名字設立了“仲明大學生助學金”。
“仲明大學生助學金”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發放2000元、3000元、5000元不等的助學金。不同於要求受助人與銀行簽約約定還款的助學金,仲明助學金更關注道德層面的約定。所有受助大學生在領取助學金時,都需要簽訂“道義契約”,承諾在有條件時償還助學金,用於進一步擴大受助面,這份契約沒有經濟責任、沒有懲處條款、沒有時間限制,受助人是否履約,依靠的是內心深處對誠信和道義的堅守。
驚人數字:
6999人裏只有306人守約
記者瞭解到,在這份僅靠誠信和道義監督履行的契約面前,不少受助者選擇了逃避。“仲明助學金管委會”透露,15年來,楊國強累計捐出2100萬元,已有6999人接受了資助,僅306人履行“道義契約”,回捐了約97萬元的助學金,佔捐助款總額的4.6%。
昨天新一年的“仲明大學生助學金”發放現場,楊國強爲一些遵守還款約定的學生頒獎。“我今年58歲了,每天都誠惶誠恐,每天都在學習和提升自己,希望自己不要落伍,被時代拋棄。”楊國強用自己的例子鼓勵大家努力學習。
昨天,楊國強並沒有表示出對還款學生少的任何失望或不滿,但他建議學校拿出10%的時間,教會學生認識社會和誠信做人。多年來,楊國強投入數億元興辦教育,其中就包括純公益的國華學校和仲明大學生助學金,昨天他表示自己會繼續捐助辦學,將在清遠辦一所高等職業學校。
愛心在傳承
部分學生不還款有苦衷
不少學生踐行了“道義契約”,除歸還助學金外還自己設立助學金幫助他人,畢業於中山大學的潘文偉,2007年接受仲明助學金4500元,如今創業開設諮詢公司的他返還了資助,並與一批仲明學子成立“仲明愛心傳承基金”以幫助更多貧困學生。潘文偉說,這4500元不僅充實了生活上的費用,最早的創業經費也是靠這筆錢。
“現在大學生就業壓力比較大,很多人畢業三五年後經濟條件不一定能得到改善,在很難保障自己生活的情況下,還錢就更難了。”對於那些沒有履行“道義契約”的學生,潘文偉表示理解。
“在我們這個圈子裏,大家的收入和社會地位還可以,我也不要讓別人知道自己曾因爲接受過資助,怕別人看不起。”昨天,不少接受過“仲明大學生助學金”資助的學生在會場擔任志願者,其中一名公務員志願者告訴記者。
也有少部分受助人受助後忘記了這回事。“1997年助學金設立時,還沒有電子檔案,很多資料都是手寫的,一些資金不齊全,後來有些人找上門要求還款,但是查不到他們的資料。”他認爲,無論還款與否,“道義契約”都會成爲受助人心中一道永遠的道義約束。
記者手記:善心需守護
近年來,在佛山涌現出了一大批願意做慈善做善事的人,他們出錢出力回報社會,也許只是希望被幫助的人可以把這一份善心傳遞下去。
讓受助人簽訂“道義契約”的初衷並非要求受助人一定還款(還款並不進入捐助人腰包,而是用來資助其他人),而是引領一種向善和誠信的力量。太多的事例告訴我們,善心需要保護,無論這份善心是企業家的還是個人的,多一份善心,社會更會更溫暖、更和諧。
我們希望,那些受助了的同學有能力還款時儘量還款,讓善心延續下去,也別讓好心人的守望落空。暫時無法還款的同學,也可以聯繫助學金髮放組織,說明原因。
相關鏈接
助學貸款也有不還款
記者瞭解到,國家和地方政府針對高校學生推出多種助學金或助學貸款,其中部分助學金是不需還款的,而幾乎所有助學貸款都需還款。
生源地助學貸款是助學貸款中的一類,借款合同一旦生效,借款學生的個人信息和借款情況將直接進入人民銀行個人徵信系統,這對他們今後的就業、辦理車貸、房貸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各地也陸續爆出助學貸款到期,大學畢業生不還錢的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