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年輕氣盛的小伙子,到病痛纏身的老人,張俊青執著地經營著他的『扁擔電影院』。一根扁擔,一頭是『電影院』,另一頭是張俊青的人生。關於電影放映員的故事有很多,張俊青的故事就是其中最為感人的一個。
第一部放映機的故事
今年60歲的張俊青,家住肥西縣花崗鎮。20歲那年,他便『固執』地與電影結緣。
那一年,花崗鎮已經有了電影放映隊,然而,『按規定一個鄉只能有一名放映員。』張俊青說,四處碰壁之後,他乾脆耍『無賴』,在縣電影公司門口睡了兩晚,硬是『睡』來了一個機會。
『領導同意我乾電影放映員,但是設備得自己買,那時候一部放映機就得兩千多塊。』兩千多塊錢在40年前那可是一筆巨款,為了買放映機,他最後把結婚時應該送女方的150元『衣裳錢』也給花了。就這樣,年輕的張俊青跌跌撞撞踏上了電影放映員的道路,一走就是40年。
扁擔電影院挑了30餘年
老式的膠片放映設備,重量超過100公斤,那時候的放映員,都得靠著一根扁擔,將電影挑到千家萬戶。張俊青挑著沈重的放映機走了30多年,至今在他的小面包車上,依然打著『扁擔電影院』的字樣。
早上迎著日出出門,晚上伴著夜幕回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張俊青走遍了肥西的所有鄉鎮。『那時候,不光在合肥放電影,像舒城、壽縣這些地方我都跑過』,說話間,張俊青很是自豪。記得在一個冬日的晚上,張俊青在放完電影返回的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雪,四處白茫茫的一片。為了防滑,張俊青用草繩纏住鞋一步一挪,半路還迷失了方向,直到天色大亮纔遠遠看到家的影子。
『原本指望著放電影能養家糊口,但那時候大家都窮,放電影根本也賺不到什麼錢。』話雖如此,但張俊青從未動搖過。張俊青告訴記者,他放的第一部電影是黑白國產片《梅花街》,有上千觀眾坐在銀幕前。『再放一遍!』觀眾的掌聲和歡呼聲讓張俊青至今記憶猶新。『只要我還能動,就會一直放下去!』張俊青說道。
走下病床他也閑不住
年輕時四處放電影,風餐露宿慣了的張俊青,胃一向不是很好。上了年紀以後,胃疼的毛病就常常犯,而且一次比一次疼得厲害。今年正月,張俊青察覺到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一次胃病發作,張俊青在老伴的勸說下去了醫院,結果查出晚期胃癌。病魔將困難的家庭逼上絕路,老伴從銀行貸了3萬元錢,纔讓張俊青在3月份做了手術。張俊青的胃被整個切除,就在手術出院後的第二天,他在妻兒的攙扶下,來到花崗鎮政府。『我的身體會恢復的,電影我還要放的!』就像張俊青說的一樣,他在休養短短20餘天後,便又開著小面包車,把『扁擔電影院』送到需要它的地方。『在家閑不住,出去放電影我倒是好過一點』,張俊青的?脾氣,老伴再怎麼勸他也沒用,孩子的話他也置若罔聞。
40年來免費為農民放映電影5000多部,觀眾超千萬人次,使得張俊青成為今年7月份的中國好人候選人。
扁擔挑出的伉儷深情
從年輕時起,妻子沈正銀就時常跟著張俊青去放電影,一根扁擔兩個人挑,辛苦稍微少了一點。自從張俊青生病以後,沈正銀就時刻不離他身邊,重活累活都是她搶著乾。『你別看他白天好好的,可一到了晚上,就疼得不能睡。』沈正銀告訴記者,張俊青還患有腎結石,看著老伴被病魔折磨,她只能處處遷就。出門時,沈正銀都會煮好稀飯放到保溫桶裡,給老伴中午吃。晚上放電影時,沈正銀會守在放映機旁,讓老伴可以回到車上休息。子女打電話時,沈正銀會幫老伴瞞著。
看著老伴憔悴的身體,沈正銀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憊。沈正銀指望年底拿到放電影的兩萬元補貼,有了這筆錢就能給老伴治病了。『花了這筆錢,我們往後的日子不過了嗎?』張俊青的話很刺耳,但卻是不爭的事實,子女各自的負擔都很重,家裡還欠著數萬元的債,沈正銀聽在心裡,卻也沒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