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這次大賽中,樟木頭樟羅社區劉屋村麒麟隊、裕豐社區泥坡村麒麟隊分別參加了麒麟舞組別的傳統組和創新組兩個項目的比賽,獲得一金一銀。陳志強攝
南方日報訊(記者/陳志強通訊員/陳劍鋒蔣鑫)出山、尋青、咬青、群舞……只見麒麟們在鑼鼓樂響伴奏下,時而騰空、時而翻滾、時而奔跑、時而跳躍,步伐輕盈,『身軀』矯健,充分展示出客家地方民俗文化特色。
日前,廣東省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麒麟舞大賽暨麒麟頭制作技藝展在塘廈舉行,共吸引了全省40多支隊伍報名參加,經過初選,共有26支隊伍進入決賽,他們同臺競技,交流傳統文化傳承經驗。經過兩天的大比拼,最終塘廈代表隊斬獲3項金獎。樟木頭麒麟協會分別參加了該賽事兩個組別三個項目的比賽,奪得一金兩銀的好成績。
本次大賽分傳統麒麟舞和創新麒麟舞兩個組別,每個組別13支隊伍。傳統麒麟舞展現原汁原味、各具地方特色的麒麟文化,而創新麒麟舞則在音樂和套路上進行了重新編排,風格新穎而有創意,兩個組別分別以尋青、驚青、聞青、采青等為主要情節,模仿了貓狗,吻腳,吻尾、互相吻頭等動作,表演得惟妙惟肖,給現場觀眾獻上了一場獨特的麒麟文化盛宴。
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組委會最終從來自廣州、深圳、東莞、中山等市的26支隊伍中,評選出了傳統組、創新組金獎各5名。塘廈此次共有7支隊伍進入決賽,最終斬獲3項金獎。
當天,在塘廈體育館內還舉行麒麟頭制作技藝展,展出的作品形態造型各異,既保留原來的特色,又有新的變化。本次展覽讓市民深入了解麒麟制作的方法和技藝,也為各地的麒麟文化發展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
據了解,麒麟舞在塘廈有著比較深厚的基礎,自2010起該鎮每年補助每支麒麟隊20萬元,作為一項民間傳統文化藝術,麒麟舞一直深受市民喜愛。塘廈鎮委副書記、鎮長李綱表示,今後該鎮將以弘揚麒麟文化為抓手,推動大眾文化向縱深發展,全面加強公共文化建設,不斷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持續增強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