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京某研究中心是一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中心一負責人蘇某也是女同志,因撥付資金等事項,蘇某找到楊蘋“幫忙”。二人在聊天時,蘇某問“有什麼需要”,楊蘋點名提到了一家女子會所,“你們要方便就給我辦張美容卡吧”。
過了幾天,蘇某把一張辦好的美容卡送給了楊蘋。此後,從2005年至2008年,借“過節”之名,蘇某分5次給楊蘋送上了5張美容卡,每張卡的使用金額不等,有的卡使用金額爲3.8萬元,也有面值2萬元的美容卡,據統計,6張卡的總金額累計爲19.2萬元。
……
案發後,據檢察機關查證,2004年至2008年,楊蘋在擔任處長期間,明示並收受一些單位爲其辦理的美容卡進行個人美容消費,金額共計人民幣38.9萬元;2009年至案發前,楊蘋利用職權上的制約關係,在一些單位報銷個人美容消費發票,並將報銷款據爲己有,金額共計人民幣16.9萬元。
“美容腐敗”緣何兇猛?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在北京市檢察院第一分院偵辦的美容系列貪污、受賄案中,還有中石化、國家某科研所、北京住總集團、華北計算科學研究所等多家單位的女性官員相繼墜入“美容深淵”,案情波及多個行業。
據辦案檢察官介紹,13起系列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大都處於40歲至50歲的中年年齡,在各自單位雖然崗位重要、事業有成,但在私人生活中卻有着相同的美容“嗜好”。據檢察機關不完全統計,13起案件中的女性犯罪嫌疑人的“美容癮”都極大,每個人在美容會所的消費記錄均高達數百次。
比較分析13起系列案件,記者發現,各犯罪嫌疑人的作案週期都很長,比如白宏在長達5年的時間裏籤領了工會支票上百次用於個人美容消費,而楊蘋6年裏連續幾十次收受相關多個單位和個人爲其辦理的美容金卡,各自的犯罪行爲都隱藏得很“深”。
“這一系列因美容而發生的貪污、受賄案件均實施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裏,而女子美容會所裏的高消費又將常人拒之門外,脫離了監管。”辦案檢察官剖析,這種新型的“美容腐敗”潮流極具隱蔽性,使得很多女性官員抱有僥倖心理。
另據檢察官披露,該系列案中涉及到的北京某女子世界健身俱樂部,其旗下還註冊了一些相關聯的商貿公司和銷售公司,這爲多名女性官員開具不同名目的發票到單位平賬提供了便利條件。
“規範當前一些美容機構的經營秩序顯得尤爲迫切。”結合辦案實踐,檢察官認爲,“對於美容機構,需要在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中發展。而時下一些美容機構的經營者,爲了盈利,不惜註冊關聯的‘空殼’公司,幫助一些女性官員虛開發票,放棄了基本的正義感和社會道德感,嚴重擾亂了國家正常的稅收和財務管理秩序,其違法經營行爲亟待有關部門通過執法加以規範。”(汪文濤劉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