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近年來,靜海農業專業合作社飛速發展,從2008年的56家,到2012年11月底發展到602戶,是2008年初數的20倍;年均增長速度達108%,出資總額突破23億元,是2008年初數的83倍;入社農民突破2萬戶,是2008年初數的9倍,帶動農民8萬人,成員年人均純收入超4萬元,已基本實現合作社遍鄉村,成爲促進靜海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新力量。

農業合作社 抱團闖市場
靜海縣範莊子蔬菜批發市場是蔬菜外銷的集散地,年批發量39萬噸,而包括合作社在內的全縣蔬菜年總產量在80萬噸左右,這就是說,有一半的蔬菜要銷往外埠市場,靠傳統的“提籃小賣”難以解決。
對此,靜海工商分局突出加強了對合作社的幫扶,以規範合同爲出發點,制定“百家合作社”合同培訓計劃,按區域分期對合作社開展合同培訓,進一步提升合作社合同簽訂、履行能力。靠合作社的自身或中介物流渠道,將成員鬆散的自產自銷,變成抱團闖市場;將價格沒保證,變成合同說了算;將盲目生產,變成依合同標的按需投入。
據瞭解,合同保證了薄膜、化肥等生產資料的集中定向採購,種豬、種禽、種苗、灌溉、飼料等的統一提供,從而有效降低了生產費用;合同約定使產品價格及銷售得到保障,有效防範了坑農害農的市場風險。使用合同降低投入保證價格,給合作社成員帶來直接經濟收益。
截至目前,靜海縣48%的合作社使用了合同文本,使用內部供銷合同6638份;對外銷售合同826份,合同金額1.2億元。使用合同的成員比沒使用合同的成員人均增收多達10300元,合同帶來的直接經濟收益佔成員收入的比例達到四分之一。

商標興社 富農增效
註冊商標在促進合作社發展及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化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靜海工商幫扶合作社註冊商標49件,集體商標2件,涉及蔬菜、牛奶、雞蛋、冬棗、薯類、食用菌、花卉、豬肉等9個大類產品,並幫扶47家合作社辦理了商標註冊申請。
“惠中源達”薯類集體商標註冊後,產品市場均價每公斤增加2.2元,平均每畝增收7944元,合作社3600畝土地,集體商標給合作社帶來2860萬元的品牌效益;成員由過去的100戶增加到300戶,帶動村民1051人;產品市場也由當地集貿市場銷售,發展到遠銷東北三省、山東、上海、浙江,並已進入天津等地大型超市。“鳳英”牌蘆筍被擺上了北京奧運健兒的餐桌,“綠康”牌柴雞蛋在京津地區各大超市暢銷。“弘曆福”西瓜、“西翟莊”小棗、“合發”種豬、“凱泰”花卉等品牌產品,市場影響力在逐年擴大。
而合作社聯合社農產品統一商標品牌,或通過商標使用許可,讓闖出銷售市場的合作社帶動周邊弱小無市場的合作社,形成合作社產品標準化、規模化、效益化,最終讓合作社產品全部打入市場,實現入社成員收入最大化,很好的體現了“藉助一件商標、振興一家合作社,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商標品牌效應。

紅盾強社 多舉措促發展
爲進一步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健康、規範發展,靜海工商分局制定了《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計劃》,圍繞靜海合作社發展總體規劃,明確到2016年9月底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十項目標,促進合作社向集約化、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
主要舉措包括:深入實施合作社商標戰略,依託分局自主研發的商標精細化服務管理平臺,實施“商標興社”工程,到2013年底,商標註冊率達到60%以上,爭創著名商標10件,集體商標4件;大力實施“合同幫農”工程,通過推行涉農合同示範文本,大力推進“農超對接”、“農校對接”,到2013年9月,合同簽約率達到100%。
另外,大力推進合作社規模化發展,支持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或其收益權出資,集中、集約利用土地,實現經營規模化,鼓勵發展聯合社,到2016年9月,新增聯合社8家;大力支持村委會引領型合作社發展,結合靜海小城鎮建設,要支持村委會引領型合作社加快發展,發揮其在土地集中流轉,農村穩定及共同致富上的現實作用。
同時,研發服務合作社發展數據平臺系統,於2013年8月底前,完成服務合作社發展數據平臺研發,全面歸集合作社主體信息、運營模式、商標註冊、合同使用等發展信息,爲精細化服務合作社發展奠定紮實基礎;發揮工商部門信息資源優勢,於2013年10月底前,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信息報告制度,更好地服務政府決策,引導產業投資。(記者晁丹 通訊員胡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