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冷!中國中東部許多地區,2012年12月24日集體刷新入冬以來最低氣溫紀錄;俄羅斯,籠罩在1938年以來的最強寒流之中,近10天來至少88人被凍死;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白天最高氣溫接近零下30攝氏度。氣象專家告訴我們,今年全球多地都將度過一個“異常”寒冷的冬天。
世界各國遭遇極寒
-蒙古
-50℃! 70%土地被冰雪覆蓋
2012年12月22日白天,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最高氣溫爲-29℃,而夜間氣溫最低驟然降至-42℃,西部某些地區降至-50℃。蒙古國70%的土地被冰雪覆蓋,全國有10多個省32個縣的冰雪厚度在20釐米到60釐米之間。
-烏克蘭
-23℃!已有83人被凍死
近日因遭到寒流襲擊,烏克蘭有83人因嚴寒而死亡。此次寒流導致烏克蘭首都基輔溫度低至-23℃,全國大部分地區被厚厚的冰雪覆蓋,有的道路受阻車流達20公里。該國還有近100個村鎮因寒流影響斷電。
-雅庫茨克
哈口氣立即變成冰碴
雅庫茨克的冬天,人呼出的氣可聽到立即變成冰碴的聲音,魚從河裏撈上來即如石頭般硬,小魚可當冰棍來吃;汽車輪胎走不了多久就顛裂了,鋼鐵如冰一樣脆而易折,人造革鞋底在戶外十幾分鍾就破裂。
-羅馬尼亞
東部發生罕見雪災
羅馬尼亞2012年12月14日宣佈,該國東部發生罕見雪災,積雪厚度達4.6米,6000人與外界斷絕聯繫已有數天,近12條主要公路關閉,300車次火車被取消,1000餘所學校停課。羅馬尼亞軍機已經載着數噸緊急食品飛赴災區。
-中國
中東部頻現低溫
2012年12月24日,在經歷了幾日的累積降溫後,全國有13個省會城市的最低氣溫都在零下10攝氏度以下。全國氣溫最低的地方是內蒙古的圖裏河和額爾古納,還有黑龍江漠河東南邊的呼中縣,氣溫都是零下42攝氏度。
北極濤動是極寒主因
全球不是正在變暖嗎?每一次冷空氣來襲時,人們都忍不住發問。沒錯,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們不能以冬天的嚴寒來否定全球變暖。寒冬是這一年的這一季,而變暖是地球正在經歷的長期性趨勢。極端的冷暖也恰恰是全球變暖下我們見證的更加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
那麼,這一季爲何如此之冷?美國“大氣和環境研究”機構負責季節預測的專家朱達·科恩介紹說,實際上2012年10月西伯利亞地區的強降雪就拉開了今年嚴冬的“序幕”。強降雪會影響極地急速運動氣流(又稱噴射氣流)的走向。冰雪覆蓋的西伯利亞地區上空形成強冷空氣,使得噴射氣流“跑偏”,這就好比河流中突遇大石。
噴射氣流改道,其波動過程中產生的能量進入大氣同溫層,使得北極地區氣溫稍升。這又反過來會削弱噴射氣流,促使其向低緯度移動,將冷空氣帶向北半球的更廣泛地區。這一歷程被稱作“負相位的北極濤動”,美國拉特格斯大學氣候學家戴維·羅賓遜介紹說,此時尤其有利於形成風暴系統。
-北極海冰融化創紀錄
與晦澀的氣象學名詞相比,北極海冰融化與寒冬的關聯也許更容易理解。世界氣象組織的最新報告顯示,北極附近冰層覆蓋面積“創紀錄新低”,今年3月至9月融化海冰面積多達1183萬平方公里,大於美國國土面積。
海冰融化直接導致北極海域裸露出了大片的水域。深色系的海水顯然比雪白的海冰更加吸熱,因此北極海域上空的空氣也變得更加溫暖。裸露的水域會比冰凍時蒸發更快,而溫暖的空氣也能藏匿更多水分。富含水分的空氣移動到西伯利亞地區,導致了強降雪。
與此同時,科恩等氣象學家認爲,北極地區的溫暖空氣也會從一定程度上減緩噴射氣流,使其向南移動。他們認爲,美國大陸今夏的大面積乾旱以及今冬的超級嚴寒都與此有關係。
總體看,北美、歐亞這幾年的嚴寒,未能改變全球變暖的總趨勢。世界氣象組織報告顯示,在全球最熱年份榜單上,前13位都出現在過去15年中。人類正處於極端天氣的適應期,除了嚴寒,還會遭遇炎熱的酷暑、狂暴的颶風、滔滔的洪水等。
-極寒天氣爲何如此長?
氣象學家指出,這次寒流是俄羅斯自1938年以來遇過的最寒冷天氣,這種極寒已持續超過一週時間,而往年只有兩三天。
俄羅斯阿爾泰水文氣象中心專家柳齊格爾說,今年異常嚴寒的原因是往常盤踞於西伯利亞的反氣旋擴展到俄羅斯歐洲部分甚至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及蒙古國的交界處。每年冬天,當冷空氣集中在西伯利亞時,即形成反氣旋,導致俄羅斯及周邊地區出現嚴寒天氣。
俄羅斯氣象專家都認爲,人類無節制地開發自然資源導致地球生態環境已經嚴重失衡。
頻襲我國的冷空氣來自哪
近一個月以來,我國遭遇數輪冷空氣侵襲,部分地區出現劇烈降溫和雨雪等天氣,公衆普遍感覺“這個冬天有點冷”。冷空氣源自哪裏又爲何頻襲我國?幾次寒潮過程呈現出了哪些特點?接下來一段時間天氣形勢又將如何發展?日前,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爲讀者答疑釋惑。
已有7次冷空氣來襲
記者:今年入冬以來,我們經常能聽到中央氣象臺發佈“強冷空氣入侵我國”這樣的預報,廣大公衆也確實普遍感覺今年冬天特別冷。請問入冬以來強冷空氣總體情況如何?
何立富:最近一個月以來公衆普遍感覺天氣比較寒冷,這與我們的觀測結果確實是吻合的,據實況監測,我國大部尤其是東部地區氣溫比常年同期平均偏低1至2攝氏度,華北、黃淮、東北地區則偏低2至4攝氏度,部分地區偏低6攝氏度,所以和常年相比會感覺比較冷。
進入11月以來,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較爲活躍。11月初至今,全國範圍有七次中等強度以上的冷空氣活動,中央氣象臺針對其中三次強冷空氣過程發佈了寒潮預警,分別是11月1日至3日、12月9日至11日、12月20日至24日。這三次冷空氣過程一次比一次強,第一次過程給華北黃淮帶來了初雪天氣,第二次導致長江以北地區氣溫大幅下降,近期這次冷空氣影響範圍更廣,全國大部尤其是中東部地區氣溫大幅下降,一些地方最低溫度突破了歷史記錄極值。
與往年同期相比,近期影響我國的冷空氣過程次數並未明顯偏多,但強度偏強,尤其是剛剛提到的三次全國範圍的寒潮過程。
冷空氣來自西伯利亞
記者:這些影響我國的冷空氣起源在哪裏?爲什麼有些是“弱冷空氣”,有些又是“強冷空氣”,是什麼導致冷空氣有強弱之分?
何立富:影響我國的冷空氣大多數起源西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地區。前面說到的七次冷空氣過程中有四次起源於中西伯利亞,影響我國相對偏北和偏東的地區,尤其是華北和東北;另外三次冷空氣過程路徑偏西,從新疆地區開始沿西北向東南方向侵襲給我國帶來大範圍大風和降溫天氣。
至於冷空氣爲什麼有強弱之分,我們可以把西伯利亞地區看成是一個“冷池子”,裏面不斷蓄着來自北冰洋冷源地區的冷空氣。一旦冷空氣蓄滿就會傾瀉而出,強度自然就強;若冷空氣彙集不足,此時又在偏北氣流引導下向南爆發,勢力就會弱一些。
寒潮致雨雪大風天氣
記者:12月20日開始的這次寒潮過程威力不小,給多地帶來了劇烈降溫,尤其24日早晨有不少城市氣溫創新低,請介紹一下具體情況以及這次寒潮的特點。
何立富:這次全國大部地區出現的寒潮天氣過程導致多地出現了劇烈降溫和雨雪大風等天氣,具有降溫幅度大、最低氣溫突破歷史記錄極值多、雨雪範圍廣、北方雪災重等特點。
受降溫影響,西北、內蒙古、東北、華北、黃淮、江淮及江南、華南北部等地出現入冬以來的最低氣溫。24日早晨,內蒙古、河北、北京、山東等地共21個氣象觀測站突破建站以來12月氣象記錄最低值。
此外,受強降雪大風影響,新疆和內蒙古地區出現雪災。
摘自《半島晨報》2012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