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目前荔灣區所接收的未成年社區矯正人員中90%存在親情溝通方面的問題。家庭是青少年性格、人格教育、發展的第一場所,親子雙方長期無法溝通,未成年人對父母的依戀會減弱,而樂於跟其他具有偏差行爲的未成年人交往,從暴力、逃課等行爲中得到刺激與滿足以及同伴的讚賞。”何友漢對記者說。
中心針對這點,開展了以修復家庭關係作爲工作重點的家長支持小組,通過溝通技巧、憤怒控制技巧和思維改變技巧,促進未成年緩刑人員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交流,改善其家庭關係、提升家庭親和力。阿瑩的父親是做進口日產汽車貿易的,家境殷實,但是由於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與女兒的溝通交流,爲了引起父母的重視,在生日的當天阿瑩夥同他人搶了一部手機,被判緩刑。
社工們在與阿瑩的母親交流過程中得知,由於夫妻兩人工作較忙,平時在家裏與女兒溝通交流的機會非常少。在參加完家長互助支持小組活動以後,阿瑩的母親充分意識到了自己和女兒溝通方面出現了問題,在教育女兒的方式方法上面也出現了問題。
“在中心這邊學到了什麼回到家就嘗試着運用,結果孩子果然比以前願意和我講心事了,大家溝通多了,摩擦也減少了,阿瑩願意在家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多了。”阿瑩的母親說。